佐主公的根本原因,否則主公與我師無親無故、無恩無德。我師怎麼也不會選擇主公,還沒算大小姐的因素在內!”
“先生之意?”
張良一番話下來,聽得眾人一陣沉默。卻無法反駁。原本頹廢、無奈的劉邦,更是眼神一亮。
張良沒明說,但武桓王在聲名威望上,遠勝劉邦。加上武林神話之女“邪妃花千黛”的因素,滄海山莊確實沒選擇劉邦的道理,除非真的很看好劉邦。
至於武林神話滄海君,已經得到仙果之人,眼光能力自然不容置疑。
“相由心生,事在人為!主公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只要主公能抱著以前的心態,這天下早晚是主公的天下!”張良笑了笑,緩緩應道。
“邦!受教了!”
劉邦沉默半響,做了個深呼吸,躬身客氣且恭敬行禮道。
這還是張良第一次對劉邦改變態度,還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看劉邦心態改變,張良笑了笑沉默,但至少主從關係來看,明顯好轉許多。
“如今,臨濟城已下,我方暫時無力擴充套件戰果。但是,自從大秦兵出關中,以老將軍將侯辛勝為首,通武侯蒙恬,戰天侯王賁,絕武侯韓信三大侯爺輔佐,奪三川,戰穎川,連下四十幾城,勢如破竹,天下皆驚。如今,將侯辛勝親率主力威逼張楚首府陳城(陳縣),通武侯蒙恬攻陷陳城北部固陵,戰天侯王賁攻陷陳城西北部長平,絕武侯韓信攻陷陳城西南部上蔡,謀奪項縣,意圖四方圍攻,覆滅張楚。如今陳王發檄四方,令天下起義軍聯合抗秦,我方該當如何反應?”
主從關係好轉,氣氛緩和許多。劉邦不再遠眺南部,憂慮武桓之危,而是轉移話題問起陳勝吳廣的現狀。
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大秦帝國看似日落西山,天下烽煙四起,使得大秦虎軍蝸居關內,不敢出關。但是,自從大秦虎軍出關發難,卻是所向披靡,連戰告捷,給威望正隆的張楚勢力一個當頭棒喝。至今為止,大秦虎軍還未嘗一敗,張楚勢力卻是節節敗退,很快就失去了小半勢力地盤,連陳王陳勝稱王之地陳城,也被大秦虎軍包圍,若等大秦虎軍包圍圈一成,不說張楚大軍能否戰勝,估計陳勝吳廣跑都沒地方跑了。
數月來,大秦虎軍的出關,老將軍辛勝就不說了,通武侯、戰天侯、絕武侯三個年輕人,卻是因此威震天下,展現了極強軍事才華,蒙恬和王賁是名門之後也就罷了,韓信不愧兵仙之名。
基於大秦兇猛,陳王陳勝以王者的名義,號召天下各個起義軍“勤王”,聯合抗秦。畢竟,包括項氏一族在內,天下**成的起義軍,都是舉著響應張楚政權,伐無道,誅暴秦的旗幟。
這是稱王的好處,也是稱王的壞處。
如今除卻大秦帝國,張楚政權是唯一稱王的起義軍。壞處是槍打出頭鳥,大秦虎軍一出關中,就咬著張楚大軍猛攻。好處是,如果天下起義軍不響應陳王號召,肯定會民心大失,士氣大減,連氣運也會被天地剝奪許多。
這就是劉邦糾結之處,若論本心,劉邦和項氏一族一樣,自然巴不得張楚覆滅。如此一來,他們就能大肆擴增地盤,甚至能收攏張楚殘軍;若論大勢,他們畢竟是起義軍,卻是不能不救。
“這有何難?假戲真做便可!”劉邦正糾結間,張良卻是毫不猶豫應道。
“假戲真做?”曹參皺眉問道。
“我方不是與項氏一族、大秦帝國聯盟嗎?而且主公已經向華庭公主求親,不如繼續求親,同時聚集重兵。威逼大秦帝國和張楚,到時進可攻,退可守!”張良迅速應道。
“呃……當初是為了謀算武桓王才有此事,如今武桓王大勢已成,我方畢竟是起義軍,沒勤王也就罷了,若是還與大秦帝國聯合攻打張楚,我方如何面對天下人?”
陳平眉頭大皺說道,曹參、酈商等人紛紛點頭附和。
“是啊!如此一來,天下人如何看待本座。本座的臉皮往哪擱?”劉邦連連點頭附和道。
“難道主公還在乎名聲嗎?”
張良微笑反問道,使得劉邦神情一僵。頗為難堪,曹參、陳平等人也是神色不虞。又聽張良接道:“成王敗寇罷了,歷史向來由勝利者書寫,何必在乎名聲?”
“只是,如此一來,我方會徹底惡了武桓王!”陳平擔憂說道。
“惡了便惡了,我方跟武桓王本就沒何解的可能性。加上我方在北。武桓王在南,武桓王根本奈何不了我們。”
張良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