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聲,再度發出衝殺的號令。
幾乎與此同時,對面的幽州軍中,也是戰鼓頻響,喊殺震天,公孫瓚再也按捺不住,揮令全軍掩殺上來。
他這是在孤注一擲,捨命一搏,不如此,他必敗無疑。
夜幕悄然降臨,絲毫不會因滹沱河北岸的廝殺正酣而稍稍推遲一會兒,趙雲率白馬義從,一開始是隨著幽州軍右翼衝殺,可是幾個來回後,整個北岸,到處都是一片混戰,廝殺到如今,即便是他,此時也都感覺雙臂微微痠麻。
在他身後,已只有百餘騎相隨,其他白馬義從,也不知是散落各處了,還是喪命於亂軍之中。
猛然間,暮靄沉沉的混亂戰場上,突然爆發出陣陣歡呼,其間還夾雜著歡天喜地的嚷叫聲:“公孫瓚死了,公孫瓚死了!”
趙雲大驚,儘管他對主公公孫瓚在尚未穩固住幽州諸郡時,就悍然率大軍南下,頗有些不同意見,也對公孫瓚的嗜殺頗有些意見,更對公孫瓚一口咬定大司馬劉虞是害死恩師盧植的罪魁禍首,有些不同意見。
可是,公孫瓚畢竟是他效力的主公,這個時候,突然聽聞主公已死,儘管不辨真假,他心裡還是不由得陣陣抽搐,震驚得無以復加。
無需多想,他就知道,即使主公公孫瓚未死,即使這只是袁紹的詭計,激戰至今,幽州軍已經完蛋了,徹底的完蛋了,雖說並未全軍覆沒,可也好不到哪裡去。
最終能夠逃回幽州的,恐怕連三成都沒有。
一念及此,趙雲只覺得心裡頭湧上一股無可匹敵的疲累來,他只覺得,這麼多年來的廝殺,這麼多年來的漂泊,毫無意義,而今日的廝殺,不是為了大漢社稷,不是為了萬千黎民,而是為了主公公孫瓚心中的怒火。
其實趙雲心裡很明白,主公公孫瓚悍然率大軍南攻冀州,明面上的理由,是要冀州牧韓馥交出大司馬劉虞,為恩師盧植報仇,實際上的動機,卻是要擴大地盤而已。
“統領!”
趙雲在發愣之際,冷不丁聽到身旁傳來問話聲,木然轉頭看過去,接著模糊的暮色天光,他認出來,出聲的,乃是一直跟著他的親衛隊率。
猛然間,他才發現,跟在他身後的白馬義從,不久前還有百餘騎,如今,竟已只剩下十來騎。
“他們,都,散了!”
趙雲聽到這麼一聲悲嘆,心中更是湧起一股苦澀,默然片刻,他才沙啞著嗓子,緩聲道:“我也倦了,準備就此回鄉,你們呢?”
圍上來的,都是趙雲的親衛,共計只有十二騎,個個悶不做聲,過不多時,隊率代眾人答道:“我們願繼續追隨統領!”
趙雲長嘆一口氣,點頭答道:“那好,走吧!”
言畢,他一撥馬頭,辨明方向,策馬疾馳而去。
他疾馳的方向,是滹沱河上游,只有遠遠地繞過冀州軍所在的河段,他們才能找到渡口,南渡滹沱河,然後,回到真定。
其實,下曲陽,昔陽亭,距真定也就不過百餘里,並且都在滹沱河南岸,故而他要回到家鄉,就須得先渡河才行。
一行十二騎,緊跟在趙雲身後,一路上,遇到亂軍,趙雲也無心戀戰,能避就避,不能避,則快速衝殺而過。
好在這個時候,雙方都已亂成一團,聚成大隊的兵馬很少,更兼暮色漸深,根本就難以辨認彼此,多數時候,壓根無需激戰,即可安然透過。
只是馳出裡許,前方突然也傳來一陣馬蹄聲,幾乎是趙雲剛剛抬頭,就見到一片騎影疾馳而來,只看領頭騎士的模糊身影,趙雲就判斷出,對方正是顏良。
“前方來者何人!速速報上名姓!”
顏良的大喊聲傳來,趙雲冷笑,卻不答話,倏然間,兩騎就已極速接近,趙雲手中的龍膽亮銀槍,猶如出洞毒蛇,全無不顧頭頂上呼嘯劈落的大道,昂然而起。
“啊!”
顏良慘呼一聲,手中的大刀把持不住,頹然落地,在馬背上晃了幾晃,終於還是緊扣著馬鞍,沒有掉落馬下。
“顏良,某乃常山趙子龍,咱們後會有期!”
顏良身後,沙啞的聲音響起,倏然遠去。(未完待續。。)
216 趙雲的歸屬(下)
顏良怒極,左臂火辣辣的疼,大刀方才就掉落在地,此刻聽得趙雲已率眾遠去,強忍著心裡的怒火,還有左臂的疼痛,撥馬轉身,來到方才兩人相遇處,剛剛勒停戰馬,早有部屬殷勤地下馬,找到他的大刀,雙手奉上。
方才的情形,可謂是電石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