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3 / 4)

小說:晉王呂布傳 作者:竹水冷

嗯!”,袁紹微微點頭,“說下去。”

“喏!”

許攸應諾一聲,繼續低聲答道:“西涼軍失道寡助,兵力不足,此乃外患,實不足慮。可虎牢關前,各路諸侯卻以明公未有明令為由,隱匿於後,不遣帳下大將出戰,實乃各懷心思,一來可削明公威望,二來明哲保身,儲存實力。故而屬下以為,明公對此不可不察。”

袁紹端坐於主座上,面色毫無變化,既像是在沉思,又想是壓根就沒聽進去許攸在說什麼,許攸也只有屏息靜氣,不再多言。

良久之後,袁紹謂然輕嘆一聲,一臉的苦澀,搖頭嘆道:“紹本一片忠心,心向朝廷,奈何廟堂之上,皆是尸位素餐之人,州郡之間,紹本以為,俱是忠義之士,今日一見,方知過於高看了。唉,難道是天要亡我大漢麼?”

“明公赤膽忠心,屬下敬佩萬分!”

許攸拍起馬屁來,那是張口就來,旋即又轉到正題,身子前傾,斂容低聲建言道:“廟堂為宵小盤踞,州郡各懷心思,當今乃董卓所立,血脈不祥,明公何不檄傳天下,公此於世,號召州郡,擁立史侯為君。”

這個建議,許攸已不是第一次向袁紹提起,至少在酸棗聯軍籌建時,他就提起過,只是袁紹一直心有顧慮,所以沒有答應。

可是實際的原因,兩人雖然都沒有明說,心裡,卻都明白得很。

不承認當今天子劉協,號召州郡擁立天子劉辯,這就相當於是再來一次廢立。

自靈帝駕崩,短短半年多的時間裡,如今已有三次廢立,先是董卓入主洛陽,廢大將軍何進擁立的天子劉辯,立董侯劉協為帝;董卓死後,司徒王允再行廢立,廢董侯劉協,重立史侯劉辯為帝;而後李傕等率西涼軍攻入洛陽,再一次行廢立之事,廢史侯劉辯,立董侯劉協為帝。

這麼折騰來折騰去,廢立之事,已是形同兒戲。

可許攸對袁紹的這番建言,卻又有不同,在關東聯軍尚未入主洛陽時,先行檄告天下,準備再立史侯劉辯為帝,無異於是在提醒,甚至是在逼迫,李傕等人殺了史侯劉辯,以絕關東聯軍的這點念想。

這層意思,許攸不敢講,袁紹又豈不明白,而這條計策的毒辣之處就在於,既可壯袁紹之威望,又可令西涼軍背上弒君的罪名,可謂一箭雙鵰。

而實際上,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許攸也只敢在夜深人靜之際,自個兒悄悄地想一想,絕不敢說出哪怕隻言片語,但是,他卻能感覺到,這個更深一層的意思,明公袁紹,心裡也是有的。

那就是代漢而立!

所謂“代漢者,當塗高”的讖言,可沒人以為這只是個無足輕重的讖言而已,而是將之當做順應天道迴圈,順應三統五行之舉。

袁紹沉吟良久,最終還是微微搖頭,道:“此事事關重大,需得與諸州郡再三商議才是。大司馬那邊,情況如何?”

大司馬正是劉虞,他原本被朝廷拜為幽州牧,後來再被遙拜為太尉,就在他準備離開幽州,趕返洛陽時,靈帝駕崩,董卓率軍入洛陽,他的行程也就這麼耽誤了。

隨後董卓主政,除黨錮,大肆啟用名士,拜袁紹為渤海太守,拜袁術為後將軍,盧植,孔伷,劉岱,曹操等人,都是那個時候被董卓加官進爵。而董卓則自令太尉,遙拜仍滯留於幽州的劉虞為大司馬。

自此之後,劉虞這位大司馬,就一直留在幽州,並未回到洛陽。

只是他如今的日子並不怎麼好過,大司馬之位,雖然如今的朝廷並未剝奪,可並無多少實權,只是幽州牧盧植乃是名士身份,與劉虞私交不錯,所以才能相安無事而已。

許攸點點答道:“稟明公,大司馬對明公慷慨之舉,再三致謝。”

“嗯,那就好!”

袁紹點頭讚許,沉吟片刻,話鋒一轉,問道:“虎牢關之戰,子遠有何良策?”

許攸面露感恩戴德的表情,想也不想地答道:“大軍攻克虎牢關,一應攻城器械,督造尚需時日,在此期間,不妨日日遣將前往虎牢關搦戰,以振軍威。”

見袁紹在那裡沉吟,許攸避而不談今日袁紹在虎牢關前吃癟的事,建言道:“遣將出戰,各州郡責無旁貸。明公身為聯軍盟主,當可頒下章程,聯軍各部,均需遣將出戰,出戰者,賞,戰而勝者,重賞,能取李傕首級者,重重有賞,封池陽侯!”

池陽侯,正是如今李傕的爵位,許攸的這個建議,無異於是在說,誰能取李傕首級,其爵位,也就一併隨著他的腦袋可拿。

“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