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看清屋內的情形,來人負手站在窗前,聽到房門聲響,已轉過身來,一雙眸子,在昏暗中閃著亮光。
“在下虎賁中郎將李肅,閣下是。。。”
來人站得很隨意,站得很穩,從身形,從氣勢,李肅總覺得這人不像是普通訊使,而是有些熟識的樣子。
“多日不見,李中郎將就貴人多忘事了?”
聲音中帶著熱情,戲謔,更帶著李肅熟悉的腔調和氣息。
他大張著嘴巴,足足愣了好半響,才驚呼一聲:“文優兄?你是文優兄?”
來人正是一直消逝無蹤的李儒,太尉董卓的女婿,郎中令李儒,在太尉董卓身死的那一夜,原北軍中候何顒拜郎中令,李儒就一直不知去向,此刻見他竟然突兀地出現在自個兒書房中,怎不令李肅大感意外,驚撥出聲。
“哈哈,難為子嚴賢弟還能記得為兄,為了能拜見子嚴賢弟,為兄可是連夜奔波,冒著莫大的風險潛入城來的。”
李肅同樣哈哈大笑,趕緊招呼李儒就座,點亮燈燭,寒暄起來。
同為太尉董卓的女婿,也深得太尉董卓的信賴,李儒比起牛輔來,為人可就要圓滑多了,平素待人,哪怕只是岳父董卓帳下的親兵,他都態度和善,平素眾人有事找上門來,他也是盡心盡力。
董卓脾性暴躁易怒,別說帳下親兵,就是倚重的帳下大將,一旦觸到了黴頭,輕則是一頓訓斥,重則是責罵,甚至是刑罰,這個時候,只有李儒能夠說得上去話,能夠平息岳父董卓的怒氣,為他人求情。
久而久之,李儒在西涼軍中的威望,絕對是僅次於統帥董卓的,洛陽驚變那一夜,當他發現岳父董卓已然身死時,算算時間,他立即知道先機已失,事已不可為,當機立斷,在董卓帳下親兵的護衛下,帶著家眷遁隱於黑暗中,待風聲過去,他才帶著幾名親衛,離了洛陽北去,正值李傕郭汜率軍東來,便投入帳下,為他出謀劃策。
這番經歷,李儒講來沒有費多少時間,聽得李肅連連嘆息。
“如此說來,董公家眷尚隱在洛陽城內,並未如外界傳聞那般,早已離開?”
李儒點點頭,很是坦然地答道:“正是,只是當時情勢緊急,為兄不便攪擾賢弟,致令賢弟為難。”
李肅面露慚愧,低頭嘆息,搖頭道:“董公身死,屬下卻。。。”
說到後來,李肅已是雙目泛紅,熱淚盈眶,李儒忙出聲勸道:“賢弟無需如此自責,為兄當日棄岳父而去,亦遭家人責難。可大丈夫行事,以德報德,以血報仇,豈可拘泥於小節,致正義難張?如今稚然已重整大軍東來,誓為岳父向朝廷討個說法,賢弟。。。”
李肅抬起頭,一臉的堅毅,答道:“文優兄親來,足可見仍舊看得起小弟,弟赴湯蹈火,自是在所不辭。只是該當何時,該當如何行事,尚請兄明示。”
37 李傕的崛起
心跡既已表明,李肅乾脆吩咐管家送進酒食,與李儒在小書房裡,邊喝著小酒,邊訴說衷腸,密謀著大事。
從李儒這裡,李肅終於聽明白整個事情的真相。
兵臨洛陽城下的,其實只有三千輕騎,其中李傕率領的一千五百西涼精騎,以及於夫羅率領的一千五百南匈奴精騎。至於大隊人馬,還在由函谷關開往洛陽的途中。
已故太尉董卓帳下的兵力,李肅是非常清楚的,他經營河東多年,撒出大把的錢財,一直在河東太守這個肥缺的位置上待了好幾年,建起一支三千人的西涼精騎,是西涼軍的核心。洛陽大亂,他帶精騎兩千銳卒一千,日夜兼程趕往洛陽,留下一千精騎交給李傕,鎮守河東老巢。
掌控朝堂後,麾下精騎吸收合併北軍五校、西園八校尉、羽林郎中的精銳,擴充到三千,盡數交給牛輔統率,然後帶至河東平叛。
如今,這三千精騎中的大部,落到呂布手中,當李傕遣人向呂布求糧時,呂布表現得非常慷慨,不但提供充足糧草,還令一支五百人的精騎護送,最終連人帶馬帶糧,一股腦兒地贈予李傕。
這個人情可真是大了去,李傕正愁手下步卒多,騎卒少,如今一下子就擁有一千五百精騎,面對南匈奴於夫羅和白波軍郭太時,底氣足了許多。
拿下函谷關是李傕郭汜和郭太的主意,只是後來李儒參與進去,勸說李傕和他親自冒險混在郭太的白波軍中入關,終於成功說服王方加盟,在關鍵時刻,自背後捅了徐榮一刀,輕而易舉地就拿下函谷關。
如今兵臨洛陽,李儒先行一步入城,李傕所率精騎則隨後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