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與無限溫情。
紫光始終放眼國際市場發展趨勢和最先進的技術研發動態,力求使公司的經營發展與世界同步。隨著2004年國家人事部正式批准紫光股份有限公司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紫光進一步加大了在科研方面的努力和決心。聚焦高科技,以創新為動力,不斷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一個又一個高校科研成果在這裡走向市場。紫光正在積極履行創新主體的責任和義務,為中國的科技創新點亮了希望之光。
管理之道
管理是一門實踐的科學,針對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和不同階段,要採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沒有必要陷入無休止的爭論,而是要根據企業的基礎和領導人的風格採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並在實踐中適應和調整。
在20年的歷練中,紫光從實踐中提煉出豐富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並將實踐經驗濃縮為一條條精煉的管理真經,從企業戰略的高度到企業哲學的深度,從企業文化的厚度到人力資源的寬度以及企業管理的力度,每一篇真經都匯聚了紫光對實踐的深刻總結與理性思考。
憑著“雪地走路做乘法”,紫光在市場競爭慘烈的IT業走出了一條新路,從大IT到大科技戰略的轉變,紫光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正因為深刻理解吃魚“三段論”,紫光才會甘於吃“魚尾”,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對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地位的清醒認識,才成就了紫光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
心存感激,腳踏實地,眼望未來,是紫光企業哲學的主基調。在這種積極樂觀的基調中,清華紫光紫荊小學升起了充滿愛和希望的五星紅旗,紫光精英圖書館和紫光希望書庫電子圖書館點燃了人們求知的渴望,防“非典”高科技產品帶來了抗擊病魔的溫情與關愛。面對中國軟體振興的艱難,面對“非典”的肆虐……紫光永遠是充滿信心地追求內心幸福。
拿破崙說過,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紫光倡導士兵當元帥,王后做先鋒的“國象”文化,積極為員工提供機會、搭建舞臺;大胸懷才能有大事業(詳見真經三十九)在員工中形成勤奮、敬業,激情、創新,責任、公平的職業道德氛圍,紫光為員工搭建成長的舞臺,同時也成就了紫光的事業。
無論是“做企業如做人,關鍵是沒病”的經營理念,還是“簡單?高效?健康”的管理思維,健康始終是紫光發展的第一目標,透過“多、快、好、省”的經營方法,達到簡單的管理、高效的執行和健康的發展。在健康第一的理念指導下,紫光經受住了IT的嚴冬,最終實現了彎道超越,由“剩”者變勝者。
管理通商,智者恆遠。在企業管理之道上,紫光和紫光管理者用20年的“黃金實踐”,積累了紫光人的智慧精華,化為管理心得的39篇真經。
文化之脈
文化高於管理,改變從觀念開始。紫光認為最高的管理是文化之治。紫光源於清華,屬於清華,清華大學的文化深深浸潤著每一個紫光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引自《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化為清華大學的校訓,剛毅堅卓、寬厚仁愛的君子之德,成為清華的做人之本,教化紫光的為人之道。紫光成長於清華,從清華人文精神中汲取力量和信心,也多了一份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
清華文化是紫光取之不盡的財富,從校園文化到企業文化,從講求如何“做人”,到在做人的基礎上學會如何“做事”!毫無疑問,紫光作為清華大學服務社會的功能體現,一方面要有對校園文化發展式的繼承和發揚,同時也要積極把握和理解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經濟規律。紫光在對清華校訓的理解中延伸發展了出自《論語》的企業格言——“文行忠信,恭寬敏惠”。這是紫光的做事文化。這是一種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知行合一;員工對企業忠誠,企業對社會誠信的道義;謙恭、寬容、溝通、理解的處事準則;反應迅速、行動敏捷,為股東謀取最大利益,讓員工得到實惠的經商之道。紫光人在對清華精神的體悟中滿懷深情地創作出紫光司歌——《一路同行》,這是紫光文化的靈魂,清華血脈,薪火相傳,自強厚德,紫光本原,從中紫光找到了文脈相傳的文化基因。一尊以清華校花“紫荊花”為源泉的紫光20年紀念雕塑“紫荊花開”在寒冬綻放,這是紫光人的精神指引,她傲然屹立於紫光大廈與紫光大樓之間,是紫光20年的歷史總結,亦見證著紫光美好的未來。
第七章 紫荊花開(9)
從企業文化入手,紫光從體驗如何做人到學會如何做事;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