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並充分發揮傳媒的優勢,發展相關的文化產業,構建“大傳媒”產業格局已擺在傳統媒體運營者的面前。
傳統媒體與手機這樣的新媒體結合是一種趨勢,既實現了分眾傳播,又能鞏固現有讀者群。報紙率先採用優碼技術與手機網相結合的方式,正符合當今“大傳媒”的發展趨勢。
(摘自《中國青年報》2006年3月11日第T4版)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媒體管理學院院長
第六章 技術創新(5)
教授、博士生導師
全國社會經濟系統工程委員會副理事長)
手機上網有了高速路
文·倪光南
二維條碼是一種成熟的應用標準,它與移動增值業務結合,形成了一個龐大而利潤豐厚的產業鏈,代表了下一輪網際網路業務的趨勢。我們比國外的二維碼技術晚一點但也新一點,因此我們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可以超過國外。我國自主研發的二維條碼可以採用加密技術,安全性更好,但我們所欠缺的是市場推廣。
一維條碼現在國內早已經普遍應用,清華紫光將二維條碼技術與手機終端相結合,也就是為二維條碼技術提供了幾千萬使用者的平臺,形成了擁有大量潛在使用者的非常樂觀的市場前景。使用者不用投資,只要擁有一部帶有照相功能的手機,下載軟體即可。清華紫光推出的“北京優碼工程”是在手機上網時代推出的快捷上網服務,是在手機日漸成為進入網際網路的主要工具的背景下產生的。目前手機已經高度普及,也就是使用二維條碼技術的基礎設施、基本條件已經有了。紫光將各種資源整合起來,行動通訊網、手機終端、二維碼技術三者結合形成應用平臺,前景很好。
從趨勢來看,網際網路使用的接入終端正在由以電腦為中心轉向以行動電話為中心。手機上網正在取代電腦成為訪問網際網路的主要渠道。由於GPRS和3G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手機可以像電腦一樣隨時線上收發郵件瀏覽網站。
紫光將手機與二維條碼技術相結合,是一種技術與應用的創新,國內尚屬首例。這種模式的運用將給傳媒業和通訊業帶來巨大的影響,刺激國民經濟的增長。它不但增強了手機功能,還會使百姓生活更便捷。
(摘自《北京晚報》2006年3月1日第16版)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北京優碼資訊新平臺
文·黃燕濱
二維條碼是一種光電自動識別與資訊採集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自動識別和資訊載體技術,其經濟性和可靠性正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瞭解和認知。目前,發達國家已將此項技術廣泛應用於銀行、國防、海關、稅務、公共安全、交通運輸、民用商品等領域。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在駕駛證、身份證、車輛年檢、海關報關單以及汽車、電子產品的組裝上應用二維碼;國際民航組織也在推行二維碼在國際旅遊證件(護照、簽證及其他旅遊證件)上的應用。我國是國際條碼組織的成員國,隨著對二維碼優越性認識的提高及應用需求的擴大,必將使二維碼在我國得到廣泛的應用。
“北京優碼工程”作為整個地區的資訊化服務平臺,在工程設計上,採用清華大學和紫光捷通科技公司提供的整體平臺設計方案。在條碼技術解決方案上,將採用中國條碼管理的權威機構中國物品編碼中心與清華紫光共同研發出來的“漢信碼”手機上網應用方案。
“漢信碼”是國家科技部“十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的成果,在2005年底透過驗收成為中國首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條碼國家標準。“漢信碼”比目前其他國際標準二維條碼的技術更為先進,尤其適合儲存表達中文資訊。“漢信碼”經過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和清華紫光針對移動應用市場的共同研發,形成一整套符合中國國情和北京市場情況的新碼制應用方案。
相對於一維條碼,二維條碼在兩維方向都可儲存資訊,是一種高密度、高資訊含量的機讀資料檔案,是實現證件、卡片及表單等大容量、高可靠性資訊機器自動識讀的理想手段。與一維條碼相比較,二維碼具有資訊密度高、容量大、編碼範圍廣、保密防偽效能好、譯碼可靠性高、糾錯能力強等優點。
像清華紫光這樣的高技術企業參與到先進的二維條碼技術的研發當中,對推動二維條碼國家標準的制定程序起到推進作用,並加速二維條碼技術的產業化應用。
(摘自《北京晚報》2006年3月1日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