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紫光優碼,注重應用
自誕生以來,紫光優碼以其領先的技術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來電諮詢、建議、求助者絡繹不絕,其中,北京市工商局將優碼技術應用在移動執法平臺上,可口可樂全球首創將優碼技術應用在供應鏈管理中。
隨著優碼市場化和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個人獲得二維條碼會像獲得網際網路網址一樣容易。因此,優碼的手機應用勢必形成網際網路向移動終端轉移的潮流,而正是紫光引領了這個潮流。
優碼除可以應用於銀行、國防、海關、稅務、公共安全、交通運輸、民用商品等領域外,還可以在數字北京的建設過程中在公用資訊平臺、電子商務工程、企業資訊化工程、社群資訊化工程、中關村科技園區資訊化工程等方面大顯神通。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六章 技術創新(4)
目前,優碼即二維條碼技術的應用在國外主要集中於美國、日本、韓國等科技產業發達國家,美國最早將二維條碼的識別技術應用在軍事物流、配貨方面,在大型的航空母艦上應用最為普遍。現在普通的中國老百姓也可以享受到這種高科技帶來的愜意生活了。
預期隨著手機使用者的普及,透過網路必將成為百姓生活中獲取資訊的重要途徑。紫光將二維條碼技術與圖形影象識別技術進行了創新結合,透過GPRS和3G的大規模應用,手機將像電腦一樣方便地線上獲取資訊。而且,在上下游產業鏈的服務方面,也將給個人使用者帶來非常多的便利。
新媒體帶動新的產業價值鏈和生產流程,內容產品從最初的生產到與使用者見面需要經過多個環節,其中一箇中轉環節就是整合平臺,內容集中在整合平臺上,然後分散到受眾。平臺的搭建主體是多方面的,移動運營商搭建的平臺、有實力的內容提供商搭建的整合平臺、網路商搭建的內容整合平臺,等等,多方力量都在“逐鹿中原”。這要求企業“把刀把子掌握在自己手中”(詳見真經三十二),代表先進科技力量的紫光優碼顯然已經掌握了此次創新的主動權。
技術推動傳媒整合(有刪改)
文·昝廷全
自1958年5月1日,隨著北京電視臺試播成功,標誌著中國內地電視的誕生,距今已48年;自1987年9月20日,我國第一封E…mail在錢天白教授手中發出,揭開了中國人使用網際網路的序幕,距今已19年。中國的電視和網際網路發展經歷了所有媒體發展的必經階段——萌芽期、啟動期和融合期,隨著融合期的到來,當初以新媒體形象出現的電視和網路媒體也邁入了傳統媒體的行列,它們正在尋找著與新型媒體融合的時機。
與此同時,移動終端作為全新形式的媒介出現在傳統媒體的面前。伴隨手機等移動裝置的普及和科技的發展,從發展趨勢看來,網際網路使用的接入埠正在由以電腦為中心轉移至行動電話等終端為中心。根據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的統計,截至2005年底,中國已經有超過億行動電話使用者,這個數字還以每月平均300萬戶-500萬戶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長。同時,具備上網功能的手機超過2億部,已經使用過手機上網的使用者超過6千萬人。在“###業發展與政策通報會”上,資訊產業部綜合規劃司司長王建章預測,到2006年底###電話普及率達到34部/百人。因此,手機上網正在與電腦一樣,成為訪問網際網路的主要渠道。
伴隨移動終端裝置技術的發展即將到來的3G時代,為傳統媒體提供了機遇和挑戰。傳媒融合成為大勢所趨,資訊科技將迎來“大傳媒”時代。所謂大傳媒,就是高科技、傳媒、通訊三者結合,各形式媒體間交叉融合和傳媒內部各行業交叉融合,如手機電視、數字報紙,等等。
近期,為迎接“大傳媒”時代的到來,以及方便手機使用者透過更便捷的方式瀏覽網際網路,清華紫光開發出一整套移動終端瀏覽網際網路技術及解決方案——優碼及北京優碼工程,並且將這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成功與媒體應用結合。優碼的使用非常簡便:十萬畫素攝像頭,且擁有並開通GPRS功能的手機使用者,僅透過對印刷品上的條碼進行掃描,手機就可自動連結到相關內容網站,盡享透過手機閱讀給讀者帶來的前所未有的精彩資訊及互動服務。
雖然傳統媒體要有新的形式,但不可能被取代。媒體採用優碼技術是傳統媒體的全新嘗試,也是對傳統媒體的新一輪挑戰。隨著人們獲得資訊渠道的增加,傳統媒體應考慮新型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在其業務的拓展方面,積極培育和發展網路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