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格、美國的貿易逆差、人民幣匯率調整等),中國既不準備,很可能也並不想與美國正面對抗。但是中國也不打算為了美國或是歐洲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經濟增長,例如中國堅決抵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很顯然只有一個問題北京是決不會讓步的,那就是“臺灣問題”。對於其他問題,中國領導人懂得適當讓步,緩解緊張局勢,以便迷惑和打亂華盛頓的遏制戰略。以下這些原因可以解釋中國為何對美國採取這種謹慎的、非對抗的態度:
(1)中國的傳統思維認為,世間萬物是根據陰、陽二“氣”融合的原則執行的,是建立在“萬物皆有聯絡”的基礎上,即“共存,協調,相聯,互補……由此產生了一種世界觀,世界不是由分散的、每個成分都自成一體的獨立個體的集合,而是一個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絡的網路,沒有超越其他部分的個體存在”。安妮·程、Seuil著:《中國思想史》,第37頁。這一思維在中國經常被提及。在中國領導人設想的多極世界中,美國是中國互補的、必不可少的夥伴,是另一個能夠維護當今世界平衡的因素,而不是與中國對立的。通常在外國看來,中國是如此強調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如此的顛覆傳統,以致於無法找到貼切的語句來定義中國的戰略,然而,千年傳統思想對中國人思維的影響比只有百年曆史的意識形態的影響要深遠得多。中國領導人反覆發表宣言,強調中國經濟是完全建立在世界經濟長久穩定基礎上的,這恰恰印證了上面的觀點。對北京來說,美國確實如她自己所選擇的那樣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國家,這不僅是因為美國承載的價值觀具有普遍性,代表著“歷史的終結”,而且因為一個週期性的體系中,國家之間的相互依存具有決定性意義,發展中的中國不能滿足於做一個經濟超級大國,中國會像21世紀初的美國那樣脆弱嗎?
(2)與西方大國以及冷戰時期的蘇聯相反,中國完全沒有準備向外輸出他們認為具有普遍性的價值觀。*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曾經被看做是能夠拯救世界勞苦大眾的意識形態,但從20多年前試圖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平等社會的嘗試失敗後,這一觀點受到了長期質疑。從此,中國從自身經驗出發,致力於發明一種新的經濟、政治、社會體系,中國領導人也充分認識到不會有神奇的解決方法。另外,宗教裡的救世主降臨說在中國人的思想中是完全不存在的,並且中國不打算輸出她的傳統儒家思想,雖然現在儒家思想應該逐漸被重新發現,並且能適應當代社會的現實需要。這就是如今在中國發生的轉變過程——而不是斷裂的過程,中國人認為這是達到和諧的唯一方法。 。 想看書來
一、 與美國的衝突真的不可避免嗎?(2)
(3)中美關係被深深地打上了相互懷疑的烙印,如果美國政府不再對經濟和宗教領域採取救世主式的論調,不再持有善惡二元論的世界觀——這將使其自閉於現實世界,威脅脆弱的地區平衡,這一烙印是能夠被很快消除,甚至消失的。
事實上,美國對中國領導人來說確實很有吸引力,譬如很多領導人的子女都在美國的中學或者大學就讀。與一些強調意識形態的美國作家分析的相反,中美之間的對抗並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美國接受以下觀點,即根據歷史上的一系列帝國的命運,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和沒有競爭的單邊主義只能是短暫的,並且現在沒有任何措施能夠遏制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崛起——這種崛起在國家層面上的影響是驚人的。但是美國的政治家和戰略家堅持認為自己掌握了唯一的真理,並肩負著實現“消滅**”的歷史使命喬治·布什在聯大發表的演講,華盛頓,2006年1月31日。,因此他們不能想象在一個多極世界中,幾個以發展和穩定為願望的大國齊心協力對抗破壞穩定力量的場景。
中國領導人意識到了美國的這種態度,他們表現出很大的靈活性和細膩性來化解危機,同時又不犧牲國家的長遠利益。對於那些如紡織業貿易糾紛的問題,北京懂得透過展現善意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同時透過談判找到解決危機的辦法。
美國經常以自己的內政問題為工具來指責中國(例如人民幣貶值,雖然大多數美國經濟學家認為這不會對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平衡產生任何影響)。面對這些指責,北京的態度很堅決。如果那些在華盛頓眼中的敏感問題受到了指責,諸如一家中國的能源集團公司試圖購買優尼科石油公司,而這一行為被布什政府視為一次帶有敵意的戰略舉動,中國領導人同樣懂得透過讓步來緩解緊張局勢。中國的這種策略是對美國的更謹慎政策的回應。美國的這種謹慎政策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