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3 / 4)

 3 頁。

① 盧西恩?W。派伊:《軍閥政治:中華民國現代化中的衝突與聯合》,第 169 頁。

① 拉里:《地區和國家》,對 20 世紀中國的地方主義和黷武主義做了深刻的分析。“分層次的忠誠”是拉

大多數軍閥是守舊的,和傳統的社會準則是很協調的。自相矛盾的是,

他們所促成的不統一和混亂卻為思想的多樣化和對傳統觀念的攻擊提供了大

量機會,使之盛極一時。中央政府和各省的軍閥都不能有效地控制大學、期

刊、出版業和中國智力生活方面的其他機構。在這些年代裡,中國知識分子

對中國可能以什麼方式實現現代化和增強實力進行了極其激烈的討論,這在

一定程度上是對軍閥主義弊端的反應。共產黨於 1921 年建立和國民黨於 1924

年改組,在一定程度上是基於思想的繁榮。因此,一方面,軍閥時代是 20

世紀政治團結和國家實力的低點;另一方面,這些年代也是思想和文學成就

的高峰。在一定程度上作為對軍閥的反應,從這個動亂而血腥的時代湧現出

了終於導致中國重新統一和恢復青春的思想和社會運動。

裡的用語。

第 7 章 思想的轉變:從改良運動到五四運動,1895—1920

改良思想中的進化論

在中國思想史上,1898 年和 1919 年通常被認為是與儒家文化價值觀決

裂的兩個分水嶺。1898 年的改良運動,是一部分接近皇帝的高階知識分子在

制度變革上的一次嘗試。它開始是作為 1895 年被日本在軍事上打敗的一種反

應,但卻以擯棄傳統的中國中心世界觀和大規模吸收西方“新學”的努力而

結束。這一運動在晚清的現代化趨勢和 1911 年帝國體制的崩潰中,產生了結

果,隨後引起了更徹底的思想重新評價浪潮。1898 年改革的銳利鋒刃已直接

指向繼承下來的政治制度,而以 1919 年五四運動為其標誌的徹底的“新文

化”思想運動,也被看成是對傳統道德和社會秩序的一種攻擊。後一運動的

領導來自中國新近現代化的大學和中學。除了反對帝國主義之外,它的目的

是建立一種清除了過去中國封建遺留物的科學和民主的新文化。這一代中國

知識分子已明顯地從對傳統價值核心的懷疑,轉向對它的徹底的否定。

此外,在這同一時代,知識分子精英作為一個階層,已經歷了若干重要

的結構上的變化。一方面它建立了以報刊為形式的新的聯絡與交往方式,另

一方面建立了多種型別的學會和政治黨派。傳統的考試製度已經終止而被學

校制度所取代,這導致對傳統文職機構中的職業機會的侵蝕,以及知識分子

工作的迅速職業化和專業化。文化中心(中國歷史上多在城市)受到不同性

質的城市生活,即世界性工業化城市生活的影響。如果這些變化所形成的這

個知識分子階層,正在發展一種新凝聚性,那麼這種凝聚性也有疏遠中國社

會其他部分的新危險。知識分子受教育不再是為了做官,越來越處於政治權

力的主流之外;他們愈來愈按照外國的模式接受教育,冒著丟掉傳統文體的

危險,傳統文體能夠成為與普通民眾聯絡的橋樑。

發現西方:改良主義者的進化宇宙觀

19 世紀 20 年代之後的思想變化,必須首先當作中國人“發現西方”—

—不僅當作帝國主義侵略或技術魔力的根源,而且當作世界文明本身——而

予以研究。這個發現最初是一小批先驅者 19 世紀頭 10 年以來積累的知識向

更廣大的精英階層傳播的結果。1895—1898 年間的重要改良學會,先是宣傳

條約港口的政論家和買辦如王韜和鄭觀應的著作,或早期派往歐洲的使節如

薛福成和郭嵩濤的著作,抑或是基督教傳教士的教育團體和為技術上“自強”

而創立的早期中國兵工廠學校的著作。然而,與改良運動本身所激發的生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