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3 / 5)

校學生在廣州海軍

艦隻的幫助下完成了。經過兩個月無結果的討價還價和一次流血衝突後,孫

博士命令他所能指揮的全部部隊鎮壓商團。他們在 10 月 15 日照辦,透過縱

火和掠奪,摧毀了廣州的大部分商業區。這個行動在國內外嚴重地損害了孫

博士在廣州商界的聲譽。①但是在 11 月 13 日,這位上了年紀的領袖離廣州前

往北京,由於 1924 年 10 月 23 日馮玉祥對其上級吳佩孚發動的政變,他爭取

當總統的希望重新出現了。

當孫博士在北京死於癌症時,許崇智將軍帶領的粵軍部隊,會同由蔣介

石指揮並配備黃埔軍校的軍官與學生的兩個黨軍的教導團,對陳炯明及其支

持者發動了一次征討。這次行動現在稱為第一次東征。在 1925 年 2、3、4

月,只得到雲南和廣西“客軍”牽制性援助的聯合革命軍,成功地一路打到

廣東省東部邊境,攻取了幾個主要城市,繳獲了大批裝備,但是未能打垮陳

的軍隊。6 月,東征軍返師,放棄了大部分攻佔的領土;這樣做是為了對付

已經牢牢地控制廣州的滇軍和桂軍。

東征的幾個特徵預示了後來的北伐。一個特徵是黨軍下級軍官和士兵的

良好的紀律和高昂計程車氣,他們受到充分的教義的灌輸,並在蔣將軍制定的

嚴厲的“連坐法”控制下作戰。另一個特徵是先行於革命軍或隨同革命軍的

宣傳隊,它們分發傳單和向民眾作調子高昂的講話以取得支援。結果,農民

提供給養,充當間諜、信使、嚮導和搬運工。如同後來的北伐,俄國軍官擔

任軍事顧問,他們制訂戰略,幫助運輸和補給軍糧,指引大炮的火力。19 名

俄國軍官因在南方的實踐而熟悉了中國戰爭的實際情況,從此他們生氣勃勃

地進行工作,以使革命力量為更有效的戰鬥作好準備。最後一個特徵是,敵

人方面存在對立和不團結,而革命陣營的指揮將領之間也出現了摩擦。甚至

在低階軍官中,在青年軍人聯合會之內組織起來的共產黨員和成立對立組織

——孫文主義學會——的其他國民黨軍官之間也存在衝突的隱患。①

1925 年強化了的革命氣氛

孫逸仙博士死於 1925 年 3 月 12 日,給他的追隨者留下了一份汪精衛起

草、垂死的領袖在 3 月 11 日簽名的遺囑。下一個月,在中國所有大城市舉行

了十分強調孫博士革命目標的紀念會。②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辦的上海大學

④ 指示轉載於《革命文獻》,16,第 2773—2776 頁。見《從容共到清黨》,第 324—331 頁;關於全會討

論和辯論的情況,見《國父年譜》,2,第 1ll7—1119 頁。

① 韋慕庭:《鍛造武器:孫逸仙和國民黨在廣州,1924 年》,第 89—93、100—105 頁,書中有“商團事

件”的內容充實的記載。

① 第一次東征的材料來源如下:陳訓正:《國民革命軍戰史初稿》,載《革命文獻》,10 和 11,第 1523—1677

頁;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臺北版,第 406—463 頁。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國防部:《北

伐戰史》,第 13—25 頁;切列帕諾夫:《一個在華軍事顧問的手記》,第 138—202 頁,譯稿第 183—263

頁。

② 韋慕庭的《孫逸仙》(第 277—282 頁)對臨終遺囑、給蘇俄領袖們的告別信以及紀念活動進行了討論。

積極地進行革命宣傳,並鼓勵學生們投身於組織勞工的工作。共產黨領袖們

恢復了他們具有強烈反帝色彩和矛頭主要指向上海日資紡織廠的工人運動。5

月份的第一個星期,全國約 280 名工會代表聚集在廣州召開大會,並組成了

共產黨領導的全國總工會。總工會的目的是把所有工會組織起來參加由富有

戰鬥精神的單一組織領導的國民革命,不過有許多反共的工會拒不參加。26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