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
(罷工、工商業倒閉、奪地和暗殺)、宣傳、地方和地區有影響的中國人中
發展起來的情緒、中國幾個主要權力中心的決定以及莫斯科、倫敦、東京、
巴黎和華盛頓作出的決定——它們正無情地導致革命運動內部面對面的衝
突。
革命者之間日益擴大的分裂
2 月份和 3 月初期,武漢集團與蔣介石及其支持者之間的不和變得一清
二楚了。他們各走各的路,激進的左派在武漢更牢固地紮下根來,並試圖抑
制蔣介石的權力;而總司令在他的地盤內鎮壓共產黨員,派軍隊去征服長江
下游,並且尋求中外的新支援。
國民黨左派的領導人、湖北共產黨的領導人和幾名俄國顧問已經工作幾
個月,建立了以唐生智為中心的反蔣軍事聯盟。3 月 5 日,一份顯然在漢口
寫的秘密俄文報告報道了反蔣軍隊的陣容,其中提到第 3 軍(朱培德)、第
4 軍(張發奎,當時為代理軍長)、第 7 軍(李宗仁)、第 8 軍(唐生智)、
第 11 軍(從第 4 軍的第 10 師改編,陳銘樞)以及其他幾支戰爭力較弱的部
隊。但是這個檔案警告說,倒蔣的內部鬥爭沒有完全成功。①寫報告的俄國人
錯誤地估計了武昌戍軍司令陳銘樞的觀點,他已經被派到南昌去勸說中央執
行委員會的委員到武漢參加那裡的有爭議的全會。他在 3 月 6 日從南昌回來,
那天晚上他被迫放棄他對第 11 軍的指揮權而離去。②該軍轉歸左派張發奎指
揮。
此時在南昌,布廖赫爾將軍及在蔣介石司令部的俄國參謀們制訂了攻佔
長江下游地區的戰役的計劃,雖然他們反對立刻向東面突破。布廖赫爾主張
向河南推進去對付奉軍,與馮玉祥的軍隊會師,然後沿隴海鐵路向東移動。
根據切列帕諾夫的說法(他的著作部分地根據俄國的檔案),鮑羅廷主張一
個與蔣介石針鋒相對的行動。按照布廖赫爾的計劃,在長江下游的戰役之前,
應該沿京漢線北上向鄭州和洛陽挺進,為的是與馮玉祥會師,馮的軍隊此時
集中在陝西-河南的邊境。③雙方都在與馮玉祥的代表談判。事實上雙方在
1927 年頭幾個月都在與幾方面的指揮官談判,以鋪平勝利的道路——其中有
河南的靳雲鶚將軍和魏益三將軍、安徽的陳調元將軍和王普將軍、江蘇的孟
昭月將軍、上海的楊樹莊海軍司令和畢庶澄將軍。
蔣介石與“軍閥”中最強大的張作霖間接談判。他是根據 12 月 7 日一次
會上,與鮑羅廷和國民黨一批領導人作出的關於消滅孫傳芳和聯合張作霖的
① 韋慕庭、夏連蔭:《文獻集》,第 35—436 頁,反蔣聯盟的討論,見第 393—396 頁。切列帕諾夫的《手
記》(第 299—300 頁)引了布廖赫爾 1927 的 1 月份的意見,說第 2、4、6、8 四個軍將支援左派和共產黨
員反對右派的一次陰謀,但是第 3 和第 7 兩個軍將成為嚴重的障礙。
② 李雲漢:《從容共到清黨》,第 541—542 頁;蔣永敬:《鮑羅廷》,第 43—44 頁;韋慕庭、夏連蔭合
編:《文獻集》,第 531 頁。李雲漢、蔣永敬二位教授以國民黨檔案館的材料為依據,把陳銘樞的被迫離
去歸咎於唐生智、鄧演達和鮑羅廷。
③ 切列帕諾夫:《手記》,第 300 頁;關於制訂計劃的情況,見第 225 頁。R。A。米羅維茨卡婭:《第一個
十年》,載《蘇聯有關中國的列寧主義政策》。莫斯科,《科學》,1968 年,第 20—67 頁,第 44 頁有《關
於消滅長江下游地區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