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官員來說,這個解決辦法遠不是令人滿意的,因為美國一方只表示了遺憾,
說“局勢失控,有必要採取這樣的措施〔即海軍的炮擊〕以保護南京的美國
公民”。對許多中國人來說,南京事件就是美英炮擊南京城。英國公使藍普
森也訪問過南京並與黃郛進行了討論。但他們未能找到一個可以接受的方
案。②
最後的軍事戰役
張作霖元帥全面指揮安國軍,這是他自己的奉軍、孫傳芳的殘部以及褚
玉璞和張宗昌率領的直隸軍和魯軍的不牢固的聯盟。奉軍負責防守北京以及
通往南方和西面的鐵路線;孫傳芳和魯軍在東面守衛津浦線。但是直隸的大
部分和山東西部是開闊的平原,難以防守,更難守住騎兵。西側的閻錫山使
京漢線的防禦複雜化了。
馮玉祥的第 2 集團軍打響了國民革命軍的春季戰役,打進山東的西南,
並且在西面對奉軍進行了一場牽制戰。國民黨的第 1 集團軍約在 4 月 9 日參
加山東的戰鬥,它沿鐵路線推進,並且派一支縱隊在沿海附近北上,切斷省
城濟南通向青島港口的鐵路。張宗昌的部隊沒有顯示出什麼鬥志,但是孫傳
芳試圖反攻。他遭到慘敗,從而開放了奪取濟南的道路,孫良誠將軍帶領國
民軍騎兵於 4 月 30 日進了濟南城。但是在西線,奉軍頑強抵抗第 2 集團軍,
第 2 集團軍只推進到河南北端離北京仍約有 400 英里的彰德(安陽)。4 月
份,奉軍還沿京綏鐵路和石家莊通往省城太原的鐵路進行先發制人的進攻。
就在戰鬥的這個時期,即 5 月份的第 1 周,正在挺進的國民革命軍和已被調
往濟南去保護在那裡居住的本國國民的日本正規軍之間,發生了一場激烈的
流血衝突。
濟南事件,1928 年 5 月 3—11 日
田中政府雖然對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的運動有好感,但也沒有忘記北伐
初期幾個階段發生的南京事件和其他的排外動亂。為了在國民革命軍重新挺
進時作好準備,日本的內閣、陸軍省和參謀本部,就如何能最妥善地保護華
北的日本國民一事進行辯論:
有人主張派一支遠征軍,也有人反對。①蔣介石和外交部長黃郛試圖使日本放
② 《關於美國外交關係的檔案,1928 年》,2,第 323—369 頁有漫長的談判和照會的詳細情況。博格:《美
國政策和中國革命》,第 380—384 頁作了概述。藍普森的困難在威爾遜:《英國和國民黨》,第 644—649
頁中有說明。藍普森和馬克謨致外交部長黃郛的措詞非常親切的感謝信,轉載於黃的遺孀沈亦云:《亦云
回憶》,第 356—359 頁。
① 以下主要根據入江昭的學術性論述,《帝國主義:探求遠東新秩序》,第 193—205 頁,此書廣泛利用了
雙方的文獻資料。中方的報道和其他檔案載《革命文獻》,19,第 3504—3657 頁;22,第 4443—4537 頁;
23,第 4783—4815 頁。《中華年鑑,1929—1930 年》,第 878—893 頁有各方的一些檔案。最初的美國報
告載《關於美國外交關係的檔案,1928 年》,2,第 136—139 頁。英國駐濟南代理總領事發的目擊者報告,
載英國外交部 405/257,機密,《關於中國的進一步通訊》,13612,1928 年 4—6 月,第 238、239 號,附
件。
心:國民黨政府及其軍隊在它控制的地區將保護日本人的生命和財產。但是
在 4 月初期,形勢趨於明朗,即軍事討伐有可能透過濟南向前挺進,儘管田
中男爵在此以前,曾向蔣介石和馮玉祥提出繞過這座有 2000 名日本平民居住
的城市的要求,於是日本政府決定行動。到 4 月 18 日,田中首相被陸軍省說
服,並經日本內閣同意,從第 6 師調一支有 5000 名士兵的遠征軍前往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