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4 / 4)

刻的變化,這些情況大大地降低了進入本世紀之際外國劃分的勢力範圍的

重要意義——只有一個重要的例外,即除了滿洲的日本人。雖然某些外國的

鐵路權和採礦權以不同形式繼續存在的情況,並不使中國的民族主義者高

興,但是到 1920 年,這些都是外國在華存在的比較次要的方面。

外國居民

對在華的外國國民的人數作出稍微確切的估計是不可能的。例如,有多

少萬名朝鮮人渡過鴨綠江進入滿洲?海關每年編的開放港口的外國“商號”

和居民的估計數,可能包括了除滿洲的朝鮮人之外的外國人相當集中的大部

分地方。例如,在關東租借地區的大連,與哈爾濱一起從 1910 年起包括在估

計數內,但膠州租借地的青島,在德國人統治時期沒有包括在內。表 30 列了

從 1903 至 1921 年期間選出的幾年海關估計數。①此表的數字在幾個方面是有

缺陷的。②

② 見 L。K。揚:《1895—1902 年英國在華的政策》。

① 中國海關總稅務司:《海關十年報告……1902—1911 年》,第 2 部分,第 354—355 頁;《海關十年報

告……1912—1921 年》,第 2 部分,第 450—451 頁。

② 在 1910 年以前,大量集中在哈爾濱的滿洲的大批俄國人口未包括在內;1909 至 1911 年俄國公民突然增

加,這不過是顯而易見的事實。(1920 年以後從西伯利亞突然湧入的無治外權、人數最後超過 20 萬的無

國籍“白俄”難民,也沒有被反映出來。)類似的情況還有,青島是德國人的外國居民,也沒有列入,1910

相當準確地反映的一個事實是,1905 年日本人大批湧進了滿洲,不過表

內的計數還是太低。例如,日本政府報道說,1914 年它在華的國民為 121956

人。1914 年奪取膠州和日本人向山東遷移後,日本人的主要居住中心依次是

大連、青島、上海、安東和廈門。英、美、法、德總居民人口的將近 40%住

在上海。(應注意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居民總數相對地大量增加和德國

人數減少的情況。)③

除了在滿洲的日本公民外,在 20 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幾個主要類別的在

華外國人的隊伍的大小如下:在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僱員 2000 人(其中

1300 人在海關);外交人員 500 人(按人數計最多的為日本、英國和美國);

傳教士 9100 人(6600 名新教徒,2500 名天主教徒);軍事分遣隊和警察 26000

人(其中包括駐滿洲的 17000 名日本士兵和 2000 名警察);數千名工商業者,

其數不可能估計,但是他們——除從事比較下等職業的日本

表 30

在華的外國“商號”和居民*

年他們共有 4084 人,其中 2275 人為軍人和官員。海關的估計中沒有把全部內地的傳教士包括在內,駐華

的外國軍隊完全未列入。

③ 不算滿洲的大連和哈爾濱,中國本土有大量外國居民的城市,在 1911 年按人數多少(估計數列在括號內)

依次是:上海(30292)、天津(6334)、漢口(2862)、廈門(1931)和廣州(1324)。在上海的日本國

民(17682)構成了最大的外國人隊伍,後面是英國人(5270)、葡萄牙人(3000)、美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