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3 / 4)

小說:帝國政界往事 作者:北方刷刷

誰知,皇帝的這個安排,遭到了時任宰相張浚和剛剛出任樞密使的秦檜的反對。而且,反對的理由極其強有力,那就是我們已經十分熟悉的大宋防範與裁抑武將的帝國傳統和祖宗家法。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裡,已經有不少文臣陸續談到了應該防止武將坐大的問題。但是,戰爭的需要,使南宋君臣很明白,他們不可能一邊限制和得罪這些將軍,告訴這些正在出生入死的人們:你們是靠不住的,是一些潛在的壞蛋;一邊要求他們奮力保衛自己的家國。因此,儘管皇帝和他重要的文臣們為此相當焦慮,但是,他們不能也不敢在這麼敏感的問題上輕舉妄動。

如今,活著還是死去似乎已經不成問題了,那麼,君臣議論過不止一次的恢復以文制武政策,就理所當然地提上議事日程了。張浚與秦檜認為,委託岳飛統領大軍北伐,可能是在生身父親宋徽宗去世噩耗的刺激下,皇帝短暫地發生心智失常所致。因此,作為臣子有責任提醒皇帝,這是違背帝國傳統與祖宗家法的。於是,宰相張浚忠告皇帝:讓一員武將掌握過大的兵權,一旦此人功蓋天下,威震人主,便悔之莫及了。所謂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此之謂也。

趙構聽了張浚和秦檜關於“以合兵為疑”的陳述後,深以為然,當即給岳飛另外寫了一份手詔,告訴他:合軍一事,“頗有曲折”,委婉地取消了成命。然後,讓張浚想辦法處理善後(14)。

翻閱當時與後代的史書,對這位張浚的評價都不算低。在像我們這種普通中國人一般會肅然面對的“二十四史”《宋史》中,甚至將這位南宋初年的宰相,與諸葛亮作過一番比較,認為他對王事的忠誠,很像這位極受中國人敬愛的諸葛孔明。

第六章岳飛必須死

史書記載,張浚出身儒臣,為人豪爽有大志。他是唐朝宰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嫡系後代。四歲失怙,但“行直視端”,從來不說假話,認識他的人都認為這孩子將來必成大器。南宋朝廷被迫遷到東南之後,上下一度混亂不堪,曾經發生過韓世忠的部下把一位諫臣逼到水裡淹死的惡性事件。張浚堅決要求將手握軍隊、立有擁立大功的韓世忠撤職查辦,結果真的把韓世忠觀察使的職務給罷免了。史書說:從此“上下始知有國法在”。建炎三年護衛親軍兵變時,正是這位張浚居中排程,使韓世忠、張俊協調起來,方才平息叛亂,由此大功,得到了趙構的信任與重用。趙構回憶說:兵變發生後,自己被隔絕在宮中。有一天正在吃粥羹,忽然聽說張浚就要被貶到湖南郴州去了;大吃一驚之下,把一碗粥都打翻在手上了。當時想,完了,張浚要是被貶走,還有誰能平息得了這場叛亂呢?據說,叛亂平息後,趙構曾經極為親熱地將張浚引入內殿,對他說:皇太后知道你忠義非常,想要見見你。隨後,解下自己佩帶的玉帶賜給張浚,並且當時就要拜張浚為宰相,張浚以自己是後生晚輩,資歷不夠而推辭了(15)。

張浚做的事情裡,可圈可點的確實不少。平息護衛親軍兵變時,他把韓世忠、張俊手下的軍官們召集起來,厲聲對他們說:叛賊懸重賞,要我這顆腦袋。你們要是覺得我該殺,就取了這顆頭去領賞;不然,就跟著我去殺賊,任何人膽敢退縮,我都將嚴懲不貸。結果,眾人感憤,都願服從他的領導,拼死殺賊。有一天深夜,一個不速之客突然出現在戒備森嚴的張浚面前,從懷裡掏出一張紙說:這是重金懸賞要您腦袋的文書。張浚說:既然如此,你幹嗎不拿了走呢?這個人回答說:我雖然是個粗人,卻也知道好壞,怎麼會為賊所用?我來只是想提醒您,我走後,恐怕還會有人來,而您的安全警衛是有漏洞的。說完,此人飛身上房,飄然而去。張浚也很絕,他馬上殺掉一個人,對外放風,將被殺者說成是捉到的刺客,用來嚇阻後來者(16)。

建炎年間,一個叫薛慶的江洋巨盜,在江淮地區嘯聚數萬之眾。當時,張浚擔任樞密使,害怕這股勢力蔓延開來不可收拾,於是,自己一個人徑直來到薛慶的巢穴,居然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凜然正氣,使這位薛慶“感服下拜”,願意為朝廷效力,對抗金兵。此時,朝中盛傳張浚已經被盜賊扣押了。不久,張浚安然返回,令趙構驚歎不已(17)。

據說,作為堅定的主戰派領袖,張浚在當時享有極其崇高的威望。紹興初年,由於在川陝地區主持工作時的一些做法引起非議,張浚曾經被罷免樞密使職務,貶到福州居住。到紹興四年時,金國元帥兀朮率領十萬大軍打到揚州,下戰書,約宋軍決戰。此時,趙構緊急將張浚召回,官復樞密使。結果,韓世忠接到兀朮的戰書後,派人去見兀朮應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