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告訴這位金兵統帥,張浚已經來到鎮江。兀朮不信,說:張樞密不是被貶到嶺南去了嗎?怎麼可能到了鎮江!韓世忠派去的人拿出張浚所下的文書給兀朮看。據說,兀朮的反應是“色變,夕遁。”就是說,這位金兵統帥當時臉色就變了,連夜撤兵走掉(18)。
到紹興六年,張浚已經擔任右宰相、兼知樞密院事,都督各路軍馬。這一年,金國扶持下的傀儡偽齊軍南侵。當時,金兵不肯配合這次軍事行動,於是,偽齊軍號稱七十萬之眾,化裝成金兵大舉南下。南宋朝廷嚇壞了,紛紛準備退保長江。張浚堅決主張頂住了打。他說服趙構後,星夜急馳到採石,嚴令正在後撤的劉光世部:“若有一人渡江,則殺無赦。”意思可能是說,若有一個人撤退過了長江,就要砍下部隊最高長官的腦袋。所以,才有了一個記載:據說,劉光世相當惶恐,對部下說:“弟兄們往前打,救救我的腦袋。”結果,在張浚的指揮下,偽齊軍被打得全線潰敗,宋軍大獲全勝。
至此,張浚“總攬中外之政,幾事叢委,以一身任之”。皇帝趙構,事無鉅細,必定徵求張浚的意見;凡是發給諸將的詔書,大都由張浚起草。他的人生事業達到頂峰(19)。
在這種情勢下,公元1137年,即紹興七年的晚春時節,張浚以帝國傳統和祖宗家法的名義,勸阻趙構不要讓一個武將兵權過大,無疑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