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度好的寶寶是“孝順”,配合度不好的寶寶是“搞怪”或是“來討債”的。
而以色列的幼教跟社會,則是用非常科學理性的態度在面對寶寶。託嬰中心的工作讓我瞭解到每個寶寶都有自己天生的氣質——氣質來自於“基因”。在受孕的那一刻,寶寶的很多特質(像是吃多或吃少、睡多或睡少、身高、害羞或大方……)都已經註定。父母當然可以透過教育做調整,讓睡少的小孩睡多一點,讓害羞的小孩變得大方一點,但要把小孩做360度的大改變是很困難,而且是沒有必要的。
也由於每個寶寶個性與氣質不同,以色列幼教認為要做調整之前,要先了解新生兒的習性,而最快速的方式就是在不干預他作息的狀況下觀察他的需要。也就是說,面對新生兒,以色列幼教的態度是:寶寶餓了就吃、睡了不要吵醒他,不要干預寶寶的睡眠跟吃奶頻率與食量。
而要不干預寶寶的作息,意思就是做媽的得完全配合他的作息——他餓了就要餵奶、白天睡覺要讓他睡。當然,講理論是比較容易的,等到自己要做時,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認識我的陌生人女兒(3)
剛回到家時,老大小雅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我趁著她睡覺上網、待客、打掃家裡,等到夜深人靜我極度困頓時,她卻開始清醒,要吃飯、玩耍、上大號、肚子不舒服。再加上她不能一次睡長時間,每三四個小時要起床吃一次奶,吃完奶還要玩個一兩個小時才要睡,所以回家3天后,在極度疲倦之下,我幾十年來“白天活動、晚上睡覺”的規律生活從此結束,開始了她睡我就睡、白天不接電話、不接訪客、家事能不做就不做、全心全意“為寶寶而活”的日子。還要工作的老公,則一手扛起採買、煮飯、擦地、半夜起床幫我照顧小孩等家務活。一直到第二個月開始,我們才逐漸在摸清楚她大概的時間表下,開始出門散步、訪客、吃飯……一步步地重建自己及家庭生活。
這種時候真的讓人覺得,如果可以定時定量地喂寶寶、寶寶可以半夜不吵鬧是多麼讓人高興的事情。也可以瞭解為什麼很多家長在碰到哭啼不停的寶寶時會罵他是來討債的!
然而,這些辛苦的日子裡,我用心回應她的需求、配合她的時間表來了解她的個性及習慣,卻不知不覺地養成了“站在她的立場”替她想的思考方式,也因此對於以色列幼教的這個理論有了進一步的體會。
全力配合新生兒的作息
我覺得,從一個人變成兩個人的生活,本來就要相互妥協。不過,對方如果是可以溝通、有自主能力的大人,妥協的部分可以少一點、要求可以多一點,畢竟,合不來可以拉倒。就像談戀愛需要時間相互認識,養小孩也是。但當對方是個什麼都不懂、完全依賴本能生存的嬰兒,“認識”她/他最快的方式,就是大人先放棄自己的生活一陣子——大人累一點、餓一下、少見一下朋友又不會死,沒什麼道理要求新生兒配合你的生活習慣而受折磨。
再說,不認識、不瞭解自己的小孩前,怎麼知道怎麼做對他比較好?四個小時吃一次奶、愛哭就讓他哭到夠,這種一體適用的生活方式,到底是為了小孩好?還是為了大人自身的方便?
終究,這個理論除了科學解釋之外,更重要的哲學基礎是把寶寶當成有自己性格跟需要的人吧?如果不能從一開始把嬰兒當成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反而用孝不孝順、搞不搞怪這種以父母為主體、子女不管有沒有能力、能不能理解都要配合大人的方式來看待,將來父母又如何瞭解孩子其實是有自己的個性跟需要的?
令人頭痛的老大情結(1)
手足之情是十分珍貴而難以取代的情誼。然而父母,特別是媽媽,總是會特別照顧家裡最小的小孩。所以當老二誕生後,如何讓原本“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老大適應跟接受,進而愛護、照顧家中的新成員,真的是很大的一門學問……
自從懷了老二之後,鄰居們除了道恭喜之外,看到我,也不停地提醒我要“預備老大”。
為什麼老大需要預備呢?大家大致上的意思是,老二的出現對於老大而言,是人生一大沖擊。因為老大通常數年獨享父母的疼愛,新生兒難免會使他出現不安全感,由此而生恐懼、憤怒的情緒,因此,嫉妒、暴力、不聽話、退縮、退化等出自“老大情結”的行為,就會交替出現。如果父母及長輩處理不得當,有些老大竟然可能終生對老二的來臨無法釋懷。換言之,老大情結多少會影響親子關係,更影響手足關係,以及老大與同儕的相處關係。。bu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