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兒,說出一句話來,比刀子還利害。”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2)

不過林妹妹縱有再多的不足,但她身上的兩大長處,那是多少人都望塵莫及的。一是有才,二是真摯。

在大觀園裡的多次比試,她的才華,那真是一級棒。比寶玉高出一籌那是沒說的,元妃省親之日,命各人以大觀園之景為題作詩,寶玉作了三首,還差一首“杏簾在望”,黛玉悄悄幫了他一把,被元春評為“四首之冠”;寶玉也認為比自己那三首高出十倍。這倒有點像宋時李清照與她夫君趙明誠的故事了。李清照那闋《醉花陰》,末尾幾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令趙歎絕,卻又不服,連寫幾十闋,將李清照的幾闋混在其中,一併寄友人點評,友人評道,最佳者莫過那闋《醉花陰》,而末尾幾句,又乃佳中之最也。有人把林黛玉比作李清照,不是沒有道理的。

海棠詩社成立初次賽詩,黛玉的詩被評了第二,在寶釵之下,寶玉也為她打抱不平。後來作*詩時,黛玉作的三首,佔了第一、第二、第三,冠、亞、季軍她個人全包攬了。特別使人佩服而又學不到的是,別人在冥思苦想之時,唯獨她一人在旁觀雲賞花,或者與丫頭調笑,拿起筆時,卻一揮而就。這完全是一種天才的作派!她的《葬花辭》《桃花行》《秋窗風雨夕》等詩,不僅文采斐然,而且因能抒發真情實感而為世人傳誦。有資料說,林黛玉所有的詩,毛澤東都能背,還用毛筆抄了她的不少詩。

黛玉身上最可寶貴的,是她對人對事的真情與執著。她的真誠和執著,發乎自然,出自良知。林黛玉心中自有她的天理人心。她的天理人心不是賈府中人一直強調的苦讀聖賢之書求功名爭出身,而是合乎自然合乎人性追求真愛崇尚高潔,是她藏在心中的寧肯化灰也不容玷汙的一片淨土。這也正是她與寶玉堅貞愛情的基石。

對賈母,她做到了一個晚輩對長輩尊者的敬愛;不像王熙鳳那樣觀顏察色,見縫插針,插科打諢,極盡奉承討好之能事。也做不到寶釵那樣的投其所好。從頭至尾,沒見她有過一次溜鬚拍馬的舉動或者故意設計的奉承之語。這無論在任何時代,能夠做到的人不多,更何況她一個長期寄人籬下的孤女。

對自己的情敵薛寶釵,防她歸防她,刻薄也是真的,一旦受了感動,也會對她吐露心曲。第四十五回,她對寶釵作的那段自我批評,很是難得:“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有心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時候,又無姐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怪不得雲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他贊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過,才知道了。”這類心跡的剖白,對誰都不易,何況黛玉這個心高氣傲的人。反觀寶釵呢,她倒有一些事瞞著黛玉,包括關係人生命運的大事。這樣一比,高下立判。

對寶玉,她的那份真愛,更讓人刻骨銘心。他們不是通常那種一見鍾情,接著便要死要活海潮式的來得快退得也快的戀愛。而是見面兩情相悅、兩小無猜,互相嘔氣、互相吵鬧、互相磨合、互相瞭解,直至情投意合、心靈默契。這本已達到愛情的最高境界,然而令讀者都奇怪的是,他們繼續吵鬧,繼續嘔氣,然而越是吵鬧越是嘔氣,相互間便更是肝膽相照,最終誰也離不開誰。綜觀世人婚戀家庭,相敬如賓是一種,吵吵鬧鬧過一生也是一種。而後一種家庭更穩固,也更能嚐到人生的各種滋味。

曹公寫到他們之間關係的段落時,時而明朗,時而含蓄,時而一瀉千里,時而欲言又止。讀者便也時而會心一笑,時而澎湃起伏,遠非一般的藝術享受。

明明知道他倆的情況,卻硬要活生生拆散他們,當權者的殘忍狠毒,不是語言能夠說明白的。林妹妹的抗爭以失敗告終了,但她作為一個面對強權寧死不屈的形象,卻在文學之林中獲得了永生。

好孩子薛寶釵(1)

如果說寶釵送東西給賈環有收買人心之嫌的話,第三十七回她替史湘雲著想的一幕,便見出真心實意了。史湘雲好動,攬了海棠詩社的東道主一角,寶釵知道她手頭不寬裕,便慷慨為她解難,從她家拿了幾簍極肥極大的螃蟹來,連老太太王夫人等都請了來。寶釵此舉,既慷慨,又周全。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過在賈母、賈政、王夫人、元春等人的眼中,薛姑娘寶釵即便不是個完人,至少也是個近乎完美的好孩子。

第三十五回,寶玉這呆子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