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逆將軍燕侯劉毅出兵擊敗公孫瓚,在初平元年這一年算得上是一個大事件,與之相對袁紹也拿下了鄴城,曹操則在陳留屯田蓄養實力,孫堅就任長沙太守,袁術經略淮南,劉表安定荊襄……漢末諸侯們都沒有停下自己發展的腳步,漢室衰微,真正的亂世與群雄爭霸的局面逐漸到來。
大漢幽州刺史部下轄十郡,代郡與幷州接壤處於最西,其東為上谷郡,上谷往南是涿郡,往東為廣陽郡,再往東依次為漁陽,右北平,遼西郡,玄菟郡,遼東郡與樂浪郡,最後的樂浪郡便是將高句麗包含在內的,這幾年隨著大漢的衰敗此郡已是名存實亡,其與遼東倒是關係密切。
拿下北平之後劉毅並沒有立刻回返幷州,幽州對他而言乃是百廢待興,說起來他如今地跨並幽,但實際能夠控制的也只有六郡之地,為代郡,廣陽,上谷,涿郡,漁陽與右北平,按照幽州狹長的地形可將之簡稱為西六郡,公孫度此時正是遼東郡郡守,其實力覆蓋了遼西郡和玄菟郡,劉毅一番細思之後決定暫時與之和平相處,並遣書表達了善意。
倒不是朗生不想一鼓作氣,一來是受到連續作戰的制約,主力軍士卒已然比較疲憊,二來就是物資的損耗,如今幷州之富位於大漢前列,此次秋收更是豐收,比之前年還有不少的增長。但幽州的情況就比較糟糕了,人禍加上戰禍,六郡之中大部欠收,很多縣鄉甚至絕收,因此擺在劉毅面前的就是一百多萬百姓的吃飯問題,與之相比遼東便為其次了。
再言幽州在漢末本就是苦寒之地,遼西遼東玄菟樂浪更是地廣人稀,是以就算劉毅可以拿下公孫度卻也極可能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在漢末評價一個諸侯的實力也並非就是地盤越大就越雄厚,百姓的數量,良田的數量和糧食的產量決定了軍隊的數量,這些才是關鍵。在劉毅眼中,此時不宜將地盤擴的太大,五指要緊捏成拳才會有足夠的力量。
後世看三國演義戰陣精彩,勇將謀臣雄主對決扣人心絃,穿越此世劉毅會告訴你,那些所有的精彩都是建立在繁瑣之極的政事之上的,沒有基礎什麼也做不成,小說為了精彩自然只會挑選,那些細節不寫罷了。
比如官渡之戰發生在漢建安四年,公元二零零年,曹操擊敗袁紹佔據了大漢北方的頂點,但直到建安十一年才能真正一統北方,這八年的時間曹孟德干什麼去了?除了戰爭當然是發展民生,穩定社會次序。
小說可以省略這些不必要的細節,但劉毅要爭霸天下是實實在在的,也容不得他省略,此次整個幽州的秋收實際就是在劉毅的指揮下完成的,劉刺史掛了個名而已。朗生為此事是要深入的瞭解幽州各郡的實際情況,也要對各地官員的才能作出自己的判斷,方才可以因才而用。
如今說起治政,劉毅麾下當首推江東二張與簡雍,前番劉虞問起別駕治中之事,朗生就屬意與張紘與簡雍,但幷州亦是秋收在即,簡憲和則要忙於各軍的後勤保障以及安縣的加固,因此朗生也只能親自上陣。此處便是戲志才和郭嘉最為佩服劉毅的地方,一軍一政相輔相成,而主公在二處都有著極高的才能,秋收之後劉虞便有言別駕治中朗生一人可為。
充沛的精力,過人的智商加上超強的學習能力和無數的實踐方才造就了今日的劉毅,在他親自總領之下幽州無論是秋收還是各地安定普查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朗生更是令白虎騎派出快馬與各郡縣之間接送官員,在北平舉行了第一次培訓大會,亦算是燕侯的創舉。
以縣為單位,縣令不來縣丞就要到,郡守不來主簿就要到,劉毅的文書之中是如此說的,但接到訊息前來北平的還幾乎全是縣令,很少會有副職前來,至於郡守,也就代郡上谷廣陽三郡沒有換人,涿郡,漁陽與右北平原郡守則是撤職查辦,蓋因其與公孫瓚過從甚密。劉毅可以善待白馬將軍家人,但必要的清洗是不能沒有的,地方上亦不能留下後患。
漁陽郡郡守於潛,右北平郡守向之都是劉虞的門生,而涿郡郡守則是劉毅從小玩到大的兄弟,也是皇甫嵩將軍之子皇甫林,這個當年與劉毅一般的紈絝此時已然成了一個出色的官員,原本在幷州為雁門郡守,足見朗生對他的看重。涿郡與冀州接壤,又擔負安縣後勤,沒個自己人絕不能放心,且皇甫林的才幹亦足以擔當,他也算幷州調來的第一人。
六郡共有五十四縣,加上六名郡守,劉毅的第一期官員培訓班就有了六七十人,此次的目的是將幷州先進的治政經驗傳遞下去,同時也將一系列行政方案和執政概念對幽州官員加以灌輸,說實話劉毅還是極為適合主持此類活動的,他天生的鼓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