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絕不僅僅只對軍中有用。
培訓的前期採用的是現場會的模式,眾人一處劉毅會就各縣的實際情況對各地官員發問,並詢問他們的解決方法。在此之前他當然要做充分的準備工作,即使有著天耳協助他也工作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那段時日看的劉虞都大有感觸,有肖郎帶頭如此幷州的繁榮亦應有之義。
一開始還有部分官員抱著欺上的態度或是隱瞞或是推諉,燕侯領軍百戰百勝,沒有人能在軍事問題上忽悠他,但具體到行政就未必如此了,以前的公孫將軍就很好欺瞞,之後的劉刺史亦很難深入瞭解地方情況。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以前那些無往不利的招數面對燕侯卻半點也不管用,對各縣的耕地,百姓民生,基礎建設等等,燕侯說出來無不是如數家珍,有些訊息就連他們這些地方官都不甚清晰。
張縣令,定門縣有戶六千七百一十三,口四萬六千七百三十六人,耕牛兩百零七頭,今年秋收……各位,你們都是當地數萬百姓的父母官,事關民生之事怎能不清?此次你定門縣欠收,口糧缺口還有……若是計算不清豈不是要有千餘百姓因此而餓死?真若如此,汝情何以堪?”州府大堂之上劉毅高坐,正對著右側一男子訴說著什麼,那人則是一臉羞慚之色。
“各位與治政民生之處都算是毅的前輩,有些事原本不用多言,可有些縣府實在太過過分,縣令保一方之民生乃國之基礎之位,必不可缺!此次諸事劉某前事不論,但下不為例,今年欠收的各縣到時會有公糧補齊,稅收方案會下發到各縣,此事切切不可輕之,倘若與此再有疏漏可再無人情能講了。”說完那個縣令,劉毅起身高聲言道,說道最後則頗具冷意。
幽州各縣的情況不能讓他滿意乃意料之中的事情,倘若換了在燕郡那幾個縣令劉毅會立刻撤換,但在幽州卻不可如此為之,人心不可動盪。這些話光靠說是沒用的,他也會有著一系列的監督機制加以監控,尸位素餐無所作為之輩是不能在縣令的職位上待下去的,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一令無能亦累死萬民,且從長遠角度看後者的影響要更為深遠。
“燕侯,書中所言的救濟糧是否能夠按時到達,之前公孫將,公孫瓚也曾應諾,但稅收收了三年的卻從來沒有減免,當地百姓不敢罵他,我們這些縣官都是抬不起頭來,此次要再是如此,寧某情願辭官不做。”聽了劉毅此言一眾官員心中具是一凜,朗生在千軍萬馬之中凝練出的氣勢猶如實質,就算刻意控制也是非凡,沉靜片刻卻有一人站起高聲道。
“嗯,這是邱平縣的寧縣令,你說的沒錯,此地多徵了三年錢糧,百姓負擔頗重,今年又幾近絕收,日子不好過。救濟糧你可以放心,已經在路上了,只要沒有大的意外一定準時到達,寧縣令回去之後就能看見。也順便給百姓們帶個話,朝廷的承諾定會有效,欠他們的一定會還,否則讓他們不要罵你寧縣令,直接來罵我劉朗生。”劉毅聞言微微頷首道,公孫瓚橫徵暴斂,不少縣鄉都交了好幾年的稅,這個後果卻要由他承擔。
“有君侯這句話平就放心了,書上還有言幷州農事所會有專人前來,卻不知能否儘快到達。”寧平聞言沒有坐下而是繼續問道,燕侯的信譽一向極佳,且看他說話亦無太多的架子,寧平還是頗為關注各地訊息的,如今幷州的畝產已然超過幽州近四成,雁門則更甚,身為一個縣令,對農田他是有著相當深厚的感情的,對農事所來人興趣十足。
“書中所言皆是肖某所言,只要有載定會辦到,否則各位亦可憑此指摘毅之不是。不過請各位記住,此次救濟用糧事關數十萬百姓的身家性命,倘若有人敢打主意劉某必按軍法處置,幷州朔方的郡守縣令就是前車之鑑。”劉毅先是頷首笑道,他給每一位縣令都發了一本紀要,而隨後又是面容一肅,幽州的虧空靠燕郡補上,再有貪腐他殺之不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