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而後者雖然長得五大三粗,卻未必是高適的一合之敵。
這種氣勢上的差距,遠非人力所能彌補。在高適的怒目注視下,谷姓校尉竟然後退了半步,喃喃地辯解:“某家,某家也是奉……”
“回去交差吧!就說高某替你把人接下了!”高適聳了聳肩,慢慢收起怒火。
谷姓校尉不敢再多廢話,衝著大夥抱了抱拳,轉身離開。待他的身影去遠了,心裡隱約覺察出幾分不對勁兒的王洵猶豫了一下,低聲向高適問道:“高大哥,這個谷校尉是幹什麼的?怎麼有點兒不知道好歹?”
“他是突厥雜種!”高適向地上啐了一口,滿臉不屑。“你甭理睬他。這些傢伙都是這般德行,就看不得別人給好臉色!”
“噢!”王洵皺著眉點頭,“怪不得他一路上都少言寡語的。原來不怎麼會說漢話!安西軍怎麼會用突厥人,不怕他們賊心不死麼?”
“哥舒大將軍也是突厥人!”高適笑了笑,輕輕搖頭。唯恐引起其他同僚的誤會,他又迅速補充,“但哥舒大將軍卻對大唐忠心耿耿。突厥人中,大部分都是好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不知道好歹。這個古,姓谷的傢伙便是其中之一!我跟他素來不對付,所以一見到他就來氣!”
“我看他也不太順眼。不過,這一路上,還是要多謝他帶兵護送!”王洵展開眉頭,笑得滿臉陽光。
如果沒記錯的話,高適以前的職位是哥舒翰私聘的掌書記。而現在,其身上穿的是四品參軍袍服。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他的地位都遠遠比一個校尉顯赫。有道是,玉石沒必要主動碰瓦片,身居要職的高適跟一個普通校尉斤斤計較,不太小家子氣了麼?
除非,姓谷的根本不是一個校尉。或者……王洵不敢再想,跟在高適身後,緩緩走入陽關城鎮守使衙門。
大門吱呀一聲關緊。秋日的陽光照在黃銅打造的門環上,反射出點點碎金。
注1:小海,貝加爾湖。
第三章 陽關 (三)
早在數日之前,方子騰等人就含沙射影地提醒過王洵,要他當心哥舒翰派來的護送隊伍。但當時王洵卻一笑了之。
作為一個初涉官場的後生晚輩,他心裡還保持著對人性的信任。相信為人仗義且顧全大局的高力士大將軍,不會冒著跟封常清決裂的危險,刻意安排一個送死的差事給自己。他亦相信素有“正直、忠誠”之名的河西節度使哥舒翰,不會無緣無故殺掉一個與其素不相識的六品校尉。況且自己所護送的這批輜重,乃安西軍在前線所急需。縱使哥舒翰受了楊國忠的指使準備動手,也需要考慮此舉對安西戰局的影響。
可今天,高適和谷姓校尉遮遮掩掩的對話,卻令王洵從初次離家的喜悅中驟然驚醒。西域距離長安太遠了,朝廷對這裡的控制力幾近於無。先前之所以沒有出現過任何亂子,完全憑藉的是武將的個人忠心和大唐的國力威懾。而一旦某個封疆大吏想玩一些小動作的話,數千裡瀚海中消失一兩百個人,想必長安那邊連個風聲都聽不見。
心裡有了疑慮,他喝酒時就不敢放開量。總想著長安街頭說平話藝人口中所描述的場景,高達夫冷不防舉起手中酒盞往地下一摔,左右立刻衝出幾百個事先埋伏好的刀斧手……
以高適的年齡和閱歷,如何看不出王洵心中的猜忌來。所以也不勉強,約略勸了幾輪,便開始自斟自飲。待客人憂心忡忡地把酒菜用得差不多了,擺擺手,示意左右撤去殘羹冷炙,換了壺新煮的濃茶,給自己和王洵面前各自斟了一盞,一邊捧在手裡慢慢品味,一邊笑呵呵地問道:“兄弟,你小子最近在長安城裡是不是又惹麻煩了?所以才急匆匆地往封大將軍麾下尋求庇護?”
“沒,沒有啊!”白白戒備了好半天的王洵楞了楞,順口否認。
“真的沒有?”高適滿臉戲謔,“可我記得大約半年之前,某人親口拒絕了封大將軍的邀請。死活不願意離開長安城呢?”
“啊,啊,那,那是……”被對方當面揭了老底,王洵的臉一紅,呼吸立刻急促起來,“我,我是突然,突然想出來轉轉。轉轉。長安城裡太憋悶了!!”
“說得好,長安城裡的確太憋悶了!”放下茶盞,高適大笑著撫掌。“本來我以為只有我一個人覺得氣悶,沒想到你這個勳貴子弟居然也跟我有同樣的感覺。所以你就逃出來了?一時半會兒不打算再回去?”
“不!”王洵被高適的掌聲嚇得心頭一緊,很快又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紅著臉,喃喃補充,“不能算逃。我從小到大就沒離開過家,所以突然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