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1 / 4)

小說:盛唐煙雲 作者:那年夏天

有如此鉅作現世,其他幾個詩人,便只剩下的搖頭苦笑的份了。此生幸甚,能與李太白生於同時。此生不幸,亦是與李太白生於同時。當即,高適從白荇芷手中借來錦瑟,親自為李白的這首塞下曲兌上了調子。公孫大娘持劍起舞,白荇芷引頸而歌,岑參、崔顥用手指在桌案上敲打節拍,將詩中意境演繹的淋漓盡致。

一曲終了,眾人皆醉,無需此間主人再勸,紛紛將杯中烈酒一飲而盡。接下來,大夥或歌,或舞,或牆上題字,或潑墨作畫,每個人各展所長以助酒興。雖然沒人再肯主動提“賦詩”兩個字,卻也將這場盛世歡宴點綴得精彩紛呈。直到華燈初上,眾人才慢慢收起了狂態,笑呵呵地與王洵拱手道別,各自打馬歸去。

李太白醉寫塞下曲,高達夫試調五十弦。不多日,發生在臨風樓上勝景和一首新出爐的《塞下曲》就傳遍了整個長安城。各家酒樓的幕後掌櫃聞訊,無不扼腕長嘆,羨慕王家那小兔崽子傻人有傻福,居然能夠在半年之內兩度請到了李白、高適、公孫大娘、小張探花等風雲人物賞光。而旅居長安的遷客騷人,則紛紛拿了荷包,不惜花重金預定座位,也要到臨風樓上把盞吟唱一回。雖然到了臨風樓,也未必能寫下與那首塞下曲比肩的詩作,但是到李白曾經坐過的房間裡借一點對方的才思,也自覺不需此行了。

作為臨風樓的幕後老闆,王洵自然又賺了個盆滿缽圓。可令他高興的不僅僅是臨風樓自從李白兩度蒞臨之後,每日賬面上了流水翻了四倍。而是與軍營中的諸位同僚,從此後相處得愈發融洽。凡是能出風頭露臉的任務,幾乎不用封常清做任何暗示,都有人主動將其交給王洵所在的新兵營七旅二隊執行。凡是上頭髮下來的好處,不但王洵本人能比其他幾個隊正多拿一份,連帶著麾下的弟兄都跟著沾光。

“你們有本事,也到李謫仙那求一首塞下曲來!”遇到有人抱怨上頭處事不公,過於照顧王洵,明法參軍王騰總是第一個出頭反駁。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也只有李太白,瞭解咱們這些邊鎮將士的辛苦!”私下裡,周嘯風不止一次跟同僚們說道。

“有了這首《塞下曲》,哪怕再過五百年,人們提到當今盛景,也不會忘了大唐的強盛,是咱們這些武夫用命換回來的!”提起李白的贈詩,節度副使封常清也是感慨萬千。

長安城詩人一抓一大把,但李太白卻只有一個。聽到了上司們的這些話,很多低階軍官即便心中不服氣,也不得不承認,王洵的確給弟兄們長了臉。特別是那些從安西歸來的低階將領,更是覺得李太白的這首《塞下曲》,簡直寫到大夥心裡頭去了。愛屋及烏,看向王洵的目光難免又柔和幾分!

只有馬方一個人與眾不同,私底下,沒少調侃王洵走的是狗屎運。幫人打架,都能打到李白,並且由此跟對方攀上交情。而自己當天被岑參揍了鼻青臉腫,到現在,卻成了對方手底下的一名小跑腿兒。這人比人,真是得活活氣死!

“這算什麼。太白向來就是個福星。當年有個犯了軍規要斬首的傢伙,剛好被他看見,求情救下。現在都已經快做了一鎮節度了!”在軍營裡廝混得久了,綠衣判官岑參身上也沾染了不少兵痞氣,聽見了馬方的抱怨,搖搖頭,笑著說道。

“誰,還有比王明允運氣更好的麼?”聞聽此言,馬方立刻瞪圓了雙眼,羨慕地追問究竟。

“朔方節度右兵馬使郭子儀啊,你們沒聽說過麼?”岑參楞了楞,笑呵呵地反問。

眾人聞聽,登時驚了個大眼瞪小眼。朔方節度使位置一直由太子遙領,此時的朔方節度右兵馬使,實際上掌握的就是節度使的權力。大夥都知道郭子儀是武舉人出身,科考之時,騎射,步射,馬槊、膂力四項皆列第一,卻都沒聽說過他居然還有如此倒黴的時候。年紀稍大一些者,如趙懷旭等人,就當是個岑參講的是個與自己不相干的故事,笑笑也就忘了。年紀青青如王洵、馬方等,則個個都聽得心中滾燙,恨不能自己這輩子也能奇遇連連,像郭子儀成為封疆大吏。

志向雖然遠大,王洵和馬方兩人卻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捨不得長安城的繁華。只有宇文至,看樣子是打定主意準備跟著封常清去安西建功立業了,終日向老兵們討教在西域的生活經驗。所以三名好朋友雖然還經常碰面,話卻是越來越說不到一處。慢慢地,連碰頭的興趣也薄了。

對於這種情況,王洵和馬方兩個除了心裡感覺到很遺憾之外,想不出任何解決辦法。宇文子達尋求上進,大夥不能出言勸阻,以免耽誤了他將來的前程。而功名富貴雖然對前兩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