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2 / 4)

小說:盛唐煙雲 作者:那年夏天

人間蒸發。王洵現在也是心亂如麻,撫著額頭髮了好一會兒傻,才擺擺手,精疲力竭地吩咐,“別難為他。讓他先把幾封信呈上來,咱們好驗明真偽!”

“是,是,王都督明鑑!”身處虎狼之穴,信使絲毫不敢有怨言,連聲答應著,從破爛的衣衫中,摸出了三封散發著汗臭味道的信,雙手逞到了王洵眼前。

信的封口,都用火漆粘著。王洵見其中兩封信的收信人不是自己,便將其推給了宇文至和宋武,自己只開啟第三封。

“這個時候了,還分什麼你我!”宇文至和宋武急得直跺腳,拆開屬於自己的那封信,直接攤開在了帥案上。“大夥都看看,裡邊也許有咱們需要的內容!”

“也好!”王洵在六神無主的情況下,最是從善如流,把屬於自己的那封也攤開,與前兩封放在了一排。“大夥都別客氣了。事情緊急,咱們顧不了太多!”

聞聽此言,眾將也顧不得避嫌,紛紛圍攏上前,舉目掃視。看筆跡,這三封信的確分別為宇文德、宋昱和周嘯風三人所寫。其中宇文德的話語最為急切,用幾近哀求的口吻,敦促自家弟弟宇文至,一定要說動王洵領兵回京,保護聖駕的安全。宋昱的信則委婉了許多,先約略說明了眼下中原地局勢。然後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為由頭,請宋武勸說王洵早做決斷。暫時放棄大宛,日後還有機會再奪回來。一旦中原局勢繼續糜爛下去,恐怕大宛都督府也就成了無根之萍,早晚會毀於突如其來的風暴。

第三封信,是周嘯風匆忙所寫。他坦率的告訴王洵,叛軍已經快打到了潼關之下,長安城危在旦夕。安西軍大部分兵馬都奉命東返,前去拱衛京師。如今還留在疏勒的,已經不足五千。所以王洵無論是決定奉旨班師,放棄大宛。還是準備無視朝廷的亂命,繼續與大食人周旋。都需要仔細考慮後方安危。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盟友。聞聽中原動盪,先前對大唐唯唯諾諾的回紇人、羌人、吐蕃人,甚至王洵熟識的樓蘭人,都可能會趁火打劫。而留在疏勒的區區數千安西軍,自保尚不暇,短時間內,不可能再給予大宛方面任何支援。

換句話說,如今的大宛都督府,已經徹底成了一支孤軍。只要回紇人將蔥嶺一線的通道切斷,大夥就要四面受敵!

“怎麼會這樣?!”看完了信,眾將面面相覷。“大唐,大唐……”

大唐國運,去年分明還如日中天來著!在場人中,面色最難看的頂數麥爾祖德、阿里依和馬寶玉三個。前者整個家族的榮辱,都依附在王洵身上。而後兩者,則相當於被扣在大宛軍中的高階囚犯,如果想避免今天的訊息走漏到大食那邊,王洵此刻的最佳選擇,就是殺人滅口。

然而王洵眼下卻沒時間顧及到這三個人的想法,皺著眉頭思索了好一會,突然低聲向信使詢問:“你來之前,叛軍究竟打到了什麼位置?封帥呢,按周將軍所言,他不是跟高帥合兵一處了麼?怎麼還頂不住安祿山?!你仔細跟我說說,把你知道的全告訴我!”

按常理,對方奉皇命而來,既然身份確認無誤,就應該被引到上座。王洵若是想打聽訊息,就得把態度放端正些,而不是以命令的口吻。可眼下,雙方誰也顧不得這些繁文縟節。特別是信使,因為不敢確定王洵會不會奉詔,聲音都嚇得變了調子,“下官,下官,下官奉命前來傳旨之前,只是龍武軍中的一個校尉。從沒,從沒上過戰場,對,對武事並不太清楚……”

“誰要你說這些。你只是說說你知道情況”王洵被繞得心煩意亂,拍打著桌案催促。

“下官,下官不敢,不敢亂……”信使的話愈發囉嗦,身體在疲憊和恐懼的雙重打擊下搖搖晃晃。

“叫你說,你就說。”王洵皺了皺眉,不怒自威,“來人,給他搬張胡床,順便拿些葡萄酒暖暖身子。還有外邊的隨從,也每人先發一罈子葡萄酒,兩塊肉脯。你放心,我即便不奉詔,也不會把你怎麼樣!”

“是,是!”得到了王洵的承諾,信使的心終於安定了些,理了理思路,低聲陳述,“我在京師聽人議論,說安祿山起兵突然,朝廷開始根本不信他會造反,所以絲毫沒有防備。待叛軍都快過黃河了,才倉促派封矮,不,不不,封節度去河南募兵抵抗。卻又怕,怕封,怕封節度跟安祿山有交情,不肯把地方上兵馬完全交給他。另派了畢思琛去駐守洛陽,順道監視封常清。然後,封節度就敗了,畢思琛乾脆投降了安祿山,把朝廷撥付的五萬大軍,也當做了見面禮。然後,安祿山就高歌猛進,多虧了河北的顏家父子突然起兵,在背後絆了他一下,要不然,要不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