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2 / 4)

小說:袁世凱傳 作者:瞎說唄

民心目中成為非法,“皆為得罪於國人而不能存在”。

孫中山在就任臨時大總統之前,為顧全黃興等與袁世凱達成的默契,曾於12月29日電告袁說:“文雖暫時承乏,而虛位以待之心,終可大白於將來。望早定大計,以慰四萬萬人之渴望。”表示清帝退位後,大總統位置一定讓予袁。

袁世凱對孫中山的諾言不肯相信,深恐自己取得大總統的希望落空,再加上當時唐紹儀與伍廷芳議定國民代表會議選舉法,以省為單位推派代表,南方獨立各省代表多,恐不能操縱自如。所以,他得到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的訊息後,十分惱怒。直到1月1日他約見朱爾典密謀對策時,仍“顯得很不痛快,而且極為喪氣”。'20'次日,他一面覆電孫中山說:“君主共和問題,現方付之國民公決,所決如何,無從預揣。臨時政府之說,未敢與聞。謬承獎誘,慚悚至不敢當。”一面則悍然宣佈唐紹儀簽訂的關於國民會議各項辦法逾越許可權,他概不承認,並諭令唐辭職,宣告以後和談事項由他自己和伍廷芳直接電商。'21'同時,又唆令薑桂題、馮國璋、張勳等北洋將領十五人聯名至電內閣極力主張維持君主立憲,反對共和,並“向清廷王公貴族呼籲,要他們拿出錢來,以便繼續作戰”。'22'於是,奕匡力認籌十萬,其他親貴則三五萬不等,隆裕太后下令發內帑黃金八萬兩,充作軍費。袁世凱向親貴勒索了一筆錢以後,表面上又釋出了一道“全軍整備再戰”的命令。實際上,他並非真想作戰,面是虛聲恫嚇革命黨入,用以取得對自己更有利的條件。

1月5日,他致電伍廷芳,氣勢洶洶地提出質問說:“乃聞南京忽已組織政府,並孫文受任總統之日,宣誓驅逐滿清政府,是顯與前議國會解決問題相背。特詰問貴代表,此次選舉總統是何用意?”'23'伍廷芳當即國電解釋說:“南京組織臨時政府與國民會議解決國體絕不相妨。現在民軍光復十八省,不能無統一之機關,此為內部組織之事,為政治上之通例。若以此相詰,請還問清政府於國民會議未解決以前,何以不即行消滅?”'24'袁世凱又回電無理糾纏。圍繞著停戰撤兵、國民會議和臨時政府三個問題,伍廷芳和袁世凱展開報戰,你來我往,爭辯十分激烈。“人謂為滑稽議和”。'25'

和談表面上陷於停頓,實際上暗中接洽反而加速。唐紹儀卸去清政府議和專使,轉而成為袁世凱個人密使,與革命黨人頻繁接觸,議題集中於讓總統位置給袁世凱一事。1月14日梁士詒致唐紹儀密電:“清廷正商籌退處之方,此後如何推舉,苟不得人,則禍變益巨。前雲孫君肯讓袁君,有何把握,乞速詳示。”'26'唐紹儀將此電交伍廷芳轉達孫中山,要求孫中山明確表示態度。這時,帝國主義也全力支援袁世凱,它們相約不承認南京臨時政府,誣衊革命黨人“非常缺乏管理國家的經驗”,聲稱必由袁世凱來“統一”南北,才能得到各國承認。'27'還不斷地威脅說:如果中國“內亂”不止,就要實行武裝干涉。南京臨時政府中的立憲派和舊官僚,也乘時而起,桴鼓相應,肆意渲染帝國主義干涉的恐怖氣氛,逼迫孫中山讓步。同盟會中的妥協分子和立憲派沆瀣一氣,朝夕鼓譟,埋怨孫中山理想太高。變節分子汪精衛甚至對孫中山說:“你不贊成和議,難道是捨不得總統嗎?”孫中山本有“天下為公”的民主革命思想,視總統為國民公僕,他之所以對和議持審慎態度,完全是出於對野心家袁世凱不信任,既見內外交迫,便決定讓步,於16日致電伍廷芳轉告袁世凱:“如清帝實行退位,宣佈共和,則臨時政府決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佈解職,以功以能,首推袁氏。”'28'

袁世凱得到孫中山的明確保證以後,立即加緊逼迫清帝退位,並醞釀新的政治陰謀。

註釋:

①王錫彤:《抑齋文集》,卷4,頁16。

②劉承恩,湖北谷城人,北洋武備學堂畢業,曾在小站擔任新建陸軍右翼步隊第二營幫統。1900年由張之洞調到湖北管帶武建左旗第一營。後回北洋,由袁世凱歷保至道員。湖北新軍高階軍官多與其相識。袁世凱於1911年10月19日電招他至彰德,派其“辦理招撫事宜”。

③中國史學會主編:《辛亥革命》,第8冊,頁541。

④《袁世凱電》,宣統三年九月十四日。又《清帝諭旨》,宣統三年九月十六日。均見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清政府陸軍部檔案。

⑤《劉承思呈袁世凱稟》(原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⑥同③,頁546。又《袁世凱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