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答道:“是,我明白了。”三爺允扯笑著說:“廷玉,真有你的,你這麼一曲劃,就什麼都明白了。我和十六弟主持內廷的禮儀,上次八弟對我說,按先朝制度,皇帝和旗主王爺們只有上下座之分,不行君臣大禮。我告訴他說,那樣只怕不行,比如說,老十三允祥也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親王,平日裡每天見面是一回事,到了重要場合,還是要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的。後來,我沒問十六弟,不知你們是怎麼議的?”允祿說:“哎呀,這事我怎麼一點也記不得了呢?好像八哥說,要整出個條陳來,幾位王爺一塊兒去見皇帝,再把條陳變成諭旨明發天下。當時,萬歲一聽就笑了,說:'什麼三跪九叩,二跪六叩的,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要緊的是旗務要整頓好,旗營要能打仗,朝廷用人時要用得靈;再一個,就是旗人們要能生業,戶部就可以少一點開支,這樣也免得他們無事生非,荒唐嬉戲。只要作到了這些,他們就是給朕行鞠躬禮,朕也是無所謂的'。”張廷玉說:“我當年曾多次跟著聖祖東巡奉天,王爺們見駕時,有行三跪九叩大禮的,但也有時是聖命免禮的。在承德,王爺們見駕時,也隨班免禮。但這次是在北京,是皇上登極以來王爺們的第一次進京朝覲,我看,必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禮,不是件小事,那是區劃,是分別,也是應當遵從的大道理,不能隨意而行。”允祿說:“張相既是這麼說了,就按你說的辦也就是了。”允扯站起身來說:“這件事等皇上召見時再議也不遲。我現在就到清梵寺去,老十三的症候不大好呢!我走了以後,你們該怎麼議就接著議,不要怕出亂子,也不要只在一些小事上繞圈子。要議大政,照皇上的旨意,把旗務整頓好,這才是正經事。”他接著又說了些不痛不癢的事情,才起身離去。
允祉走了之後,圖裡琛笑著說:“張相,您放心好了,不會出什麼亂子的。所謂'鐵帽子王',只是個叫法罷了,那頂'鐵帽子'是在手裡拿著的,他們的頭可並不是鐵的。如今的旗營和漢軍營一樣,都是吃的朝廷的錢糧,並沒人吃旗主的俸祿。他們如果能乖乖地聽話照著皇上旨意整好旗務,那就萬事全休;假如要是生了別的妄想,只要主子一道旨意,兩個時辰內我就能把他們攆出京師。您假如想要他們的腦袋,那就更省事了。”張廷玉嗔怪地看了他一眼說:“這些話還用得著你來說?我最怕的就是你有這想法,也怕有人挑唆著旗人們鬧事。清理吏治和田賦制度已經鬧得我們四腳朝天了,京師裡一定不能再出任何亂子,朝局更是要越穩越好!告訴你,我要的是順利整頓,要的是幾個王爺來到了北京,能夠在這裡安享尊榮,讓他們坐鎮北京,把各旗牛錄們的錢糧減下來,把田地分下去,也把該交的租賦定下來。這樣,我們的差使也就算功德圓滿了。”李紱看著張廷玉那憂心仲忡的樣子,覺得心疼,忙說:“學生知道,師相是一片佛心,想保這些王爺們平安,也保住八爺不至於出了大亂子。”他回頭看了一下圖裡琛臉上的那片刀疤又說,“只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恐怕也是沒法子的事。圖大人磨刀霍霍,也是為了有備無患嘛。”十六爺允祿不安地看了張廷玉一眼說:“最好是不要翻臉,一翻臉就是百年不遇的大案子;不翻臉呢,也許有些人野心被壓了下去,往後就會老實辦差了。”張廷玉聽了連連點頭:“是啊,就是這話。皇上常說,十六爺口齒雖然艱難,可心裡明白,果然是一點不假,我們就按您說的辦吧。”十六爺站了起來告辭說:“你們只管接著往下議,我得先走一步了。皇上有旨叫我去一趟理藩院,看看他們那裡在禮節上還有什麼說法,還要見一見弘時三阿哥。我今晚不回家了,就住在理藩院簽押房裡。你們要是有大事,就到那裡找我好了。”說著就帶著俞鴻圖和一大群筆帖式向外走。眾人也連忙起身,恭送十六爺出去。
第九十五回 整旗務王爺進京來 說議政允祿誡親王
剛一開門,一股寒風就撲面吹了過來,激得李紱打了個寒戰。他剛剛從外地回到北京,身子還沒暖熱就遇上了這件大事,而且親眼看到了朝廷里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作為一個新上任的直隸總督,他感到了肩頭的責任,也為能不能辦好這次差使而充滿了憂慮。
十六爺允祿來到廉親王府時,已是戌時過了。太監頭子何柱兒迎出府門,一邊帶著小蘇拉太監們行禮請安,一邊賠著笑臉說:“十六爺駕到了?裡頭八爺和眾位王爺正在等著您哪!八爺說,今天定好了的要由十六爺主持議事,老爺子是定要來的,所以才叫奴才們在這裡候著王爺的駕。”允祿漫應了一聲說:“哦,都是自家兄弟,你們八爺也忒講究了。”何柱兒忙說:“十六爺難得進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