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3 / 4)

小說:大宋權相 作者:

往南給弘吉剌仙童。讓他出面和宋人交涉,想辦法從宋人裡買一些糧食救急;另外一路到沭陽找李璮……”

“找李璮?找他幹什麼?”曉古臺奇怪的打斷道。張文謙咬牙道:“他目前還掛著王爺臣子的名頭。我們向他要糧救急,他除非公然造反,否則怎麼也得吐出一點來。”曉古檯盤算片刻後,長滿絡腮鬍子的臉上總算露出些笑容,“先生妙計,這四路只要都能弄來一點糧食,不要很多,四路加起來也足夠我們度過難關了。”

張文謙的算盤打得雖好,無奈天算不如人算,首先打破美夢的是離宿遷最近的臨淮守軍,臨淮守將蘭秀鴻在回信中大發脾氣,說他前幾天為了供應宿遷糧草,已經是把臨淮駐軍手裡糧食擠了又擠,把士兵伙食扣了又扣,如果還硬要他出糧食地話,那用著宋人攻打臨淮,新糧徵收之前,臨淮駐軍就得先餓死了。然後是就地徵糧的騎兵隊伍,眼下青黃不接民間存糧也很少,大部分百姓都已經在吃野菜充飢,這些騎兵象蝗蟲一樣把宿遷周圍鄉村一掃而空,弄出了近百條人命,所籌到的糧食還不夠曉古臺的八千騎兵喝一頓粥。

籌糧極度不順已經夠鬱悶了,不過最讓曉古臺和張文謙惱怒萬分的是南宋淮南東路李庭芝派來的信使,正在楚州地李庭芝在信中先是通知曉古臺等人,由於船隊行駛順利,預計後天才能到達的俘虜隊伍在明天下午就能抵達楚州,要曉古臺和張文謙做好移交準備。然後李庭芝在信中提到他已經知道宿遷的事情,也知道了蒙古軍隊籌糧的害民一事,對此李庭芝嚴正宣告宿遷遇襲之事與南宋無關。同時嚴重警告曉古臺和張文謙,如果他們再濫殺無辜漢人的話,李庭芝拼著安撫制置使的寶座不要,也要拿移交給曉古臺和張文謙的蒙古俘虜出氣,給無辜死難的漢人同胞報仇雪恨,由此引發的一切後果由李庭芝、曉古臺和張文謙三人共同承擔——雖然李庭芝明知道賈老賊在朝廷上拼了老命也要保下他……

第二卷 風雲臨安 第二十三章 俘虜問題的最終解決

為了收買人心,為了自身的霸業,為了抵抗來自親兄弟的威脅,更為了君臨天下的心願,忽必烈咬著牙把多年來搶劫所得拿出,付出了一萬五千萬貫的鉅款,鄂州之戰剛結束就開始佈置,耗費了無數心血,終於在宋開慶二年四月二十五日這天結出碩果——但忽必烈做夢也沒想到的是,這個看似豐碩的果實卻是苦澀無比……

二十五日下午,陽光普照,楚州北面的黃河河面上,六十餘條大型車船滿載著三萬四千餘名蒙古戰俘、色目戰俘和押送他們的宋軍士兵,連同楚州水軍戰船在黃河南岸一字排開,連綿二十餘里,聲勢蔚為壯觀。碼頭上彩旗飄揚,刀槍如林,南宋淮南東路安撫制置使李庭芝親自坐陣,等待著與蒙古軍隊交割俘虜。而在黃河以北碼頭上,兩支蒙古軍隊卻在劍拔弩張,爭奪著與宋軍交割俘虜的權利……

事情具體是這樣的,當曉古臺與張文謙聞知俘虜船隊提前一天抵達楚州後,儘管沒有籌到供養這批俘虜的糧食,但曉、張二人還是硬著頭皮率領軍隊在二十五日趕到楚州,準備先把俘虜接過河再說。誰曾想曉、張二人到達位於山東東西兩路最南端交界處的楚州時,卻愕然發現控制著山東東路的蒙古軍江淮大都督李璮親自率領著一支軍隊已經搶先抵達楚州碼頭,也是提出要與宋軍交割俘虜。率領這一批俘虜北上沭陽。大驚失色之下,曉、張二人趕緊向李璮軍隊提出交涉,李庭芝也面帶微笑的接受了蒙古軍暫時停止交割地要求,並且很大方在楚州碼頭上設下談判席給兩支蒙古軍隊談判,坐下來欣賞兩支蒙古軍隊之間狗咬狗的喜劇。

因為曉古臺軍隊與李璮軍隊誰也不信任誰,所以雙方都接受了李庭芝的‘好心’建議,到中立的楚州碼頭上談判解決問題。李璮方面來的代表是李璮和鄭衍德,曉古臺軍來的自然是曉古臺和張文謙兩人。剛一落座。張文謙就鐵青著臉向對面的李璮吼道:“李大都督,你這是什麼意思?王爺是派下官與曉古臺將軍來與宋國交割俘虜,你在中間橫插一腳算什麼?誰給你地權利與宋國交割俘虜?”曉古臺也吼道:“李璮,你私自接收王爺贖回的俘虜,你想造反嗎?”

面對曉古臺和張文謙地憤怒逼問,李璮不慌不忙,端起宋軍提供的茶杯抿上一口。微笑道:“二位大人不必動怒,本都督那敢造王爺的反——李大人,你這茶葉真不錯,一定是寒食節那天才能採摘到的茶中極品火前茶吧?”旁邊李庭芝微笑道:“大都督高明,這正是浙江的火前茶。大都督如果喜歡,一會本官可以送給大都督兩斤,讓大都督帶回去慢慢品嚐。”

“如此就多謝了,一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