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等謹遵王爺軍令!”
……
不用說,對以儒家倫理道德為信仰理念的漢人士兵來說,合必赤的吃人命令對他們來說無異於是晴天霹靂。所以在各路世侯將抓來地百姓和俘虜帶回去充當軍糧後,大部分蒙古漢人士兵立即炸了窩,不僅許多士兵當即表示寧願餓死也不吃人肉,就連大部分的軍隊火夫廚子也拒絕烹飪人肉。鄭鼎、玉文幹、王綧和商鋌等世侯的部隊中甚至還爆發流血事件——漢人士兵拒絕吃人肉而被殺或者譁變。導致合必赤不得不急派蒙古監軍到各路世侯軍中監督執行,一口氣殺了上百名反對得最激烈的漢人,這才勉強把事件鎮壓下去。但饒是如此,當人肉煮好開始供應軍隊的時候,仍然有大批飢腸轆轆的漢人士兵寧死不吃,摔掉鐵鍋飯碗以做抗議,蒙古軍隊計程車氣大受影響。
蒙古軍的巨大變動,自然不會逃過益都守軍地眼睛,對正在準備突圍行動的李璮軍和曹世雄來說,蒙古軍隊計程車氣低落無異於天賜良機。李璮、王文統和曹世雄稍一商議。立即決定在當夜突圍。一路東進一路南下,分兵而行——宋代的海運技術還不是十分發達。倉促之間想用海路把總數兩萬多的李璮軍與宋軍送回兩淮,這個難度還是大了點。
走海路的人選很快定了下來,李璮地妻兒老小和重要將領的家眷當然都在其中,還有王文統等一干文官,也將由大宋騎兵保護著向東趕往膠州灣登船。但是在率領李璮軍主力與志願歸宋的益都漢人百姓走陸路南下的人選上,主帥人選卻出現了爭執,雖然李璮的二伯李祿已經志願擔當這個責任並獲得了王文統和曹世雄的支援,但李璮卻死活不肯捨棄自己最後的主力,表示就算要死也要和軍隊死在一起,並向李祿說道:“伯父,你隨曹將軍他們走海路吧,我們李家老一輩就你一位碩果僅存了,要是你再在走陸路南下的路上遇到不測,侄兒還有面目去見列祖列宗?”
“走陸路太危險,要是你出了意外,老夫才是無顏去見列祖列宗。”七十多歲的李祿一口拒絕,並動情道:“大都督,還是你走海路的好,二伯已經七十多歲了,就算死在路上也夠了。你還年輕,這樣危險地事還是讓二伯去做吧。”
“不行,正因為二伯年紀大了,才需要頤養天年。”李璮搖頭,“走陸路餐風露宿,還要隨時隨地遭遇韃子追擊阻擊,二伯七十多歲地年紀。如何能吃得消?”
“父親,二爺爺,讓我去吧,我年輕抗得住。”李璮地兒子李彥簡也跳出來湊趣。但他地話音未落,李璮和李祿就異口同聲的喝道:“屁大的孩子連毛都沒長,滾一邊去。”
“大都督,請讓我說一句公道話。”曹世雄站出來說道:“大都督。就象賈少傅在信裡說的一樣,你這一次舉事歸宋在軍事上雖然遭到失敗。但是在政治意義上來說卻不亞於我軍當年重返汴梁舊都,現在只要你活著返回大宋,對大宋來說就是不亞於鄂州大捷的重大勝利,對中原漢人民心也將產生無可估量的影響。如果換成了老將軍順利撤回大宋——恕我直言,效果就差得不只一點半點。”
“大都督,曹將軍言之理。”王文統也附和道:“只要你活著,就是中原漢人叛蒙歸宋地旗幟。就是對蒙古韃子士氣的沉重打擊,對忽必烈地威信打擊也將是難以想象!所以說,為了我們光復漢家江山的大業,你應該把走陸路南下重任的老將軍。”
“我是中原漢人的旗幟?”李璮若有所思,盤算良久後,李璮終於咬牙道:“好,我走海路!”
……
是夜,烏雲密佈。星月無光,李璮軍與大宋騎兵悄悄開啟城門,兵分兩路分別突圍,士氣低落的蒙古軍雖然在合必赤、史天澤和張弘範等將領的率領下全力阻攔,無奈蒙古軍隊在李璮軍的突圍方向上嚴重判斷錯誤,把主力精銳都調到了南面阻擊李祿率領地李璮軍大部隊。李璮、李彥簡和王文統等真正重要的人物卻在李璮軍最精銳騎兵和大宋的騎兵向東突圍成功,殺入了仍然處在李璮軍餘黨控制的濰州境內。
“奇怪,李璮逆賊為什麼分兩路突圍?”接到東路急報後,蒙古軍主帥合必赤不由大惑不解。這時候,旁邊的史天澤最先反應過來,跳起來大叫道:“不好,海路!李璮逆賊用主力做虛兵,真正的重要人物去走海路撤退!”
“走海路?怪不得宋人騎兵沒出現在南面戰場上。”合必赤臉都白了,趕緊下令道:“快!史天澤你和張弘範率領精銳騎兵去追,本王在這邊率領主力阻擊李璮逆賊的主力。”
“張弘範。快。快調集你的騎兵,我也去調我地騎兵。”史天澤也知道事情緊急。連向合必赤行禮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