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2 / 4)

小說:誰殺死了秦帝國 作者:低訴

境,趕緊領命而去,半路上還遇上了一名齊國使者,宋義還勸對方呢:“你老兄這是去定陶項梁軍那裡嗎?我勸你老兄慢慢走,走慢一點到那兒,還有活路,去的快了,就是刀光血影,死於敗軍之中啊!”於是齊國使者千恩萬謝,趕緊在路邊找了個驛站,每天耗在裡邊唱卡拉OK,磨磨蹭蹭不敢走了。

這時候,我國的中原正下著連綿數月不止的大雨,從公元前208年7月一直下到9月入秋。

秋雨如一首輓歌,悽悽瀝瀝,讓人措手不及。有人註定將活不過它。一些古代的蟋蟀,也偵知了這場冷雨。它們趴在自己的地下室裡,揣測著自己的前程,偶然用一百五十個齒的翅膀,摩擦一下自己的提琴。但由於智商太低,蟋蟀們不能破譯雨點中飽含的危險。

現代社會打仗,特別需要地雷。比如你在某處宿營,就在附近埋上地雷。有了地雷,就可以防止別人的突襲。地雷的最大作用,倒不是為了殺傷偷襲者,而是用響聲報信。讓守衛者早作戰鬥準備。

項梁時代還沒有發明地雷——但是他有替代品,就是派出斥候,在宿營地周邊的道路,遠近不同公里數內警戒,一旦發現情況,就透過聲光通訊來報告敵情(比如敲鼓和舉火)。

項梁這時候,一直在攻打定陶。他宿營在定陶城下,望著窗外連綿數月的秋雨,自認為章邯不會冒雨從一百公里外的濮陽突然來襲,所以,就沒有派出足夠多的斥候在周邊警戒。

但是,項梁過於輕敵了。

公元前208年9月,雌伏在濮陽城中數月的章邯終於出擊了。他率領著被秦二世源源不斷補充增援後的秦帝國大軍(或許在二十萬,超過項梁的六七萬),冒著鋪天蓋地的大雨,組織了向東南一百公里處山東定陶城下的項梁的長途奔襲戰。

大雨,把進攻者的行動有效地掩蓋了。

秦軍急行一晝夜,突然抵達定陶城下的時候,正值黑夜。

章邯說:“傳我命令,讓軍士和戰馬銜枚(就是戴在人嘴上的古代消聲器),乘夜冒雨攻擊項梁的宿營。”

這時候,項梁,正待在自己的營房裡,思考著攻打定陶的事,萬萬想不到身後突然湧出潮水般的秦軍。在夜裡遭受進攻,就像夜裡發生地震,楚軍猝不及防,項梁的命令也無法向各級指揮官傳達,楚軍只好單兵各自為戰,但總體上一片混亂,再加上眾寡懸殊,遂被章邯殺得血流成河,一敗塗地,項梁亦死於亂軍之中。

剛剛有的一點兒星光,隨即被烏雲和暴雨所吞滅。

而此時的劉邦項羽,正在距離事發現場以東一百公里處的開封地區搶地盤呢,來不及營救。

項梁未捷身死,亦是恨事也。但立意皎然,亦人傑也。

第九章 機關算盡,李斯冤死

目光投向咸陽,這裡的流血也不少。

趙高自從獲得秦二世的寵信,就一直和秦二世展開殺人比賽,那些從前和趙高有仇的人,他都利用職權打擊報復,所殺甚重。這些被殺的人實在太多了,趙高擔心苦主家屬跑到朝堂上揪著趙高的鼻子罵他,或者向秦二世告御狀(當然,秦二世是會給趙高撐腰的。但是老是被人告狀告久了,也會影響到趙高在秦二世心中的形象。趙高一直以一個忠心耿耿、潔行修善的賢人自居。若讓秦二世知道了他趙高也會欺負人、不講理、公報私仇,是個小人,秦二世免不掉也要疏遠他)。

於是趙高必須遮攔住那些告御狀的人,辦法是勸秦二世從此不要上朝。他說:“陛下,天子為什麼是個貴人呢,因為他說話少,群臣都見不到他的面,只聽見他的聲音。‘朕’這個字,就是預兆的意思,那就是不發言,只暗示。陛下您富於春秋,年紀不大,未必國家的事您都懂,一旦說好說壞說錯了,大臣豈不笑話您。您跟先帝不同,先帝臨制天下三十幾年,經驗豐富,群臣當面蒙不了他。”

“那我怎麼辦呢?”

“您應該深居禁中,找一幫懂事的秘書班子,還有我,跟您一起研究事情,事情研究清楚了再回復大臣。大臣就不敢蒙您了,天下就都稱您是聖主了。”

秦二世是個要面子的人,於是秦二世就不上朝見大臣了,躲在禁中辦公,聽憑趙高在旁邊經常忽悠他,各種大事都取決於趙高的好惡。

李斯對此大搖其頭,趙高把皇帝給霸佔了,我們這些大臣想說句話的機會都沒有了,現在天下鬧得如此之亂,皇帝到底知道不知道啊!

李斯搖頭搖得動靜太大了,被趙高知悉了。趙高就恨了李斯(古人說寧惹十個君子,不惹一個小人,似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