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3 / 4)

小說:古郯武師 作者:打倒一切

浩一就非常敬重高宗藩。他也是七十多歲的人了,但人前人後稱高宗藩為老師,可見他尊重高老師是出自於內心的。實際上,這於高宗藩尊重何浩一也有關。《孟子,離婁下》雲:“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皆愛之;敬人者,人皆敬之。”高宗藩不以拳師自居,不以官職炫耀,不以年長壓人,處處謙虛謹慎,和氣待人,奉他人為上賓,他怎麼能不受別人尊重呢!

那天,何浩一站在高家門口的雪地裡,整整等了一個多小時。因為冷,何浩一就在門口跺腳取暖。待高宗藩五點準時披衣開門時,只見何浩一頭髮眉毛鬍子上凝了一層白白的霜,簡直成了“白眉道人”,腳下的雪已被踩化,黑黑的地在白白的雪裡顯得更加醒目。高宗藩見狀,心痛地抱怨說:“你怎麼不喊我的呢?你呀你呀,老何,你做什麼事也是這麼認真,怎麼也這樣呆的呢!”

高宗藩要何浩一進屋暖和暖和,何浩一說什麼也不去,硬是和高老師一起奔向大廣場練拳。從此,何浩一“高門立雪”的故事,就在眾拳友中傳為佳話。

如今,何浩一不僅拳打得不錯,而且還是郯城縣太極拳協會的副主席。他每天在郯城體育場東北角帶領三十多人練習太極拳。不論酷暑嚴寒,從不間斷。

劉輝其人

劉輝是高宗藩的徒弟,化肥廠工人,三十多歲。一九九四年春節後的一天,他來到高老師家,憂心重重地說:“大爺,我得了乙型肝炎,恐怕不行了。”

“這說的什麼話?”高宗藩又好氣又好笑,“人吃五穀雜糧,誰沒個頭痛腦熱的?年紀輕輕的,你怎能說這話。”

“大爺,我看了很多資料。書上說,這種病無法根治。”

“胡說,只要不是癌症,總有個治法,你咋知不好治?”高宗藩看他那副沮喪的樣子,心疼地開導說,“有病不要緊,精神上可不能垮。你年紀這麼輕,體質又不錯,哪能讓病嚇倒!拳還堅持練沒有?”

“練的。”劉輝跟高宗藩學的是四十二式太極拳。從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四年,他連續在臨沂住三年院,拳始終堅持練。劉輝是一九九二年三月得的乙肝,一九九三年從中秋節到春節,病情達到最危險的時候。當時他的乙肝量高到460,正常人是0。一九九三年陰曆年前,醫生叫他不要回家過年,因為病太重。劉輝不同意。他家就他一個男孩,他打算死也得死在家裡。臘月二十六,他回家過了年。這次就是過年後找的高宗藩。

高宗藩讓劉輝走一趟拳看看,劉輝走了一遍。高宗藩讚歎說:“你有病三年拳架還沒變,不錯。”說著又幫劉輝糾正了幾個動作。

“大爺,我能撐到現在,也許於練拳有關吧?”

“那是當然,你一邊看病,一邊練拳,身體肯定會好的。”

“大爺,我在武術雜誌上看到馬虹老師的陳式太極拳不錯,能不能去學學?”

“怎麼不可以?人投三師武藝高嘛!馬虹是陳兆奎的徒弟,陳兆奎是陳式太極一代宗師陳發科先生的兒子,馬虹是名門正宗,跟他學當然好啦。”

劉輝得到高宗藩的同意和支援,馬上寫信給馬虹。馬虹先生也很快回了信。當時馬虹正在蘇州大學辦班。劉輝把家中僅有的一千元拿出九百元去了蘇州。馬老師是五十年代大學生,說話很風趣,他拉著劉輝的手幽默地笑著說:“我們是相識很久,第一次見面。”看了劉輝的表演後,馬老師非常欣賞,認為劉輝的功夫紮實,拳學得不錯。劉輝在學習班裡跟馬虹學了不少東西。後來,馬虹在天津塘沽辦班,劉輝又去學習。第三次無錫班和第四次的石家莊,劉輝儘管家庭困難,仍然去一邊參加學習,一邊看病。由於長期堅持鍛鍊,劉輝的身體竟神奇般的好了起來。一九九八年,劉輝參加北京的太極拳比賽後,又趕往溫縣陳家溝參加國際比賽。當時在溫縣參賽的有八個國家一千多名運動員。劉輝經過奮力拼搏,一舉奪得銀牌,為老師、為郯城人民爭了光。

遵從高宗藩老師的教誨,劉輝和其他師兄弟一樣,在郯城縣積極推廣太極拳運動。一九九四年,他開始教拳。到現在為止,跟他學拳的累計有九十餘人。其中最大的六七十歲,最小的也二三十歲。他只教拳,不收徒,不收費。學員說,你不收錢,有不懂的地方不好意思問你。劉輝說,有問題,你只管問,錢我是不會收的,俺高老師教拳都不收錢,我也決不能收錢。你們要給錢,我就不教。

劉輝教的是八十三式陳式太極。練拳的時間分別是:早上四點半到六點半,晚上七點到十二點,有時還延遲到一點。學員們有的家很遠,離練拳點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