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家裡收成好了,賦稅沒問題了,池二郎的考核自然就過得容易。郡守原來也不是那麼難做嗎。現如今還有誰說他池二郎一個武將不懂民生呀。換個懂的來,能有這個成效嗎。
至於邊防的事情,池二郎更是從來沒有忽略過,東郡城富庶,就要擔心外族窺探。
在池二郎看來,一味的防賊不是辦法,最好的辦法是主動出擊,可對於穩定了百十來年的朝廷來說,主動出擊,等於是挑起戰爭。這個肯定通不過。
別說其他的大臣。就是老尚書那裡都不同意,好日子過得舒坦了。找死呢吧。差點氣到。吹鬍子瞪眼的找自家二兒子的毛病,找了一個什麼姑爺呀,怎麼這麼作死呀。
特意問了問是不是他們家倒黴孩子的心思。
華二老爺被罵的狗血噴頭還要同自家老爹保證。芳姐是個好孩子。從來不喜歡打打殺殺的。老尚書特意叮囑。最好是這樣。不然老尚書做夢都不能安枕。太糟心了。
聖人看到隨著遼東的賦稅,一同送來京城的奏摺,到沒有老尚書反應那麼大。只是點點頭:“到底是年輕人,有膽色。不過稍微激進了點。”
聽的滿朝的大臣,都心裡毛毛的,什麼意思呀,聖人不是被池二郎這個不知輕重的後輩給蠱惑了吧。兵家之事豈是輕易能夠亂動的。看著老尚書大家的眼神都是打探。
老尚書心情要做遭罪就多遭罪,跟我有半毛錢關係呀。
說句實話,池二郎還真沒有那麼大的衝動,要發動戰爭,就是想著,在那些牧民騷擾咱們邊境以前,先騷擾一下他們好了,惦記別人,總比讓人惦記著好。
牧民過得艱難自然就要惦記富裕的東郡,他又沒有把那些牧民一起帶動富裕起來的義務。不能共同致富,只能在防禦上想法子了。
好在聖人沒有什麼大的後續動作,只是在給東郡的條子裡面提到,在不發動戰事的情況下,准許東郡守備便宜行事。
池二郎看到這條回覆,只能說聖人果然是天下最聖明的存在。看看人家這話說的,跟沒說一樣。有功肯定是聖人領導有方,有過,肯定是池二郎便宜行事的腦子沒夠用。
不過總要感謝聖人的這片信任之情。可不是所有的守備都能得到朝廷這種便宜行事的指令的。
池二郎來東郡的時候,就是從底層做起,這幾年對於東郡那真是瞭如指掌,對於邊防問題,那真是有獨到的見解。
既然了有聖人的聖諭在,池二郎也能放開手腳,把邊防給重新佈置了一下。這就是守備同郡守一人兼職的便意之處,軍務政務一人說了算。
這就要說說東郡這個地方的起源,最初的遼東,不過是隻一個很寬闊的地 方而已,哪裡有什麼城池呀。只有一個關口,連著一關口的兵營。
先開始的時候,這裡不過是些散落在山裡的獵戶,還有在這裡安家的兵營家眷們組成的村落,
後來朝廷流放的罪臣以及家眷多了,才一點一點的有了如今的東郡城。遇上大赦的時候,那些早就在東郡過慣了日子的人,也就把這裡當成了家。
即便是到了如今,朝廷裡面是凡有罪不至死,卻也不能輕饒的,都要流放到東郡這個地方,這也是東郡城民風剽悍的原因所在,
你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呀,這樣一個地方,這樣一群人的構成,軟和一點能生存的的下來嗎。
不過是隨著東郡城越來越富庶,有了教化之後,東郡城在才有如今的變化。
京城的刑部大牢沒法關住多少人犯,大部分如今還是要發配到東郡這裡來,對於池二郎來說,用這樣的人來當部曲,守衛邊防有點不放心,
可每年發配到東郡的犯人,依然承遞增的人數在增加。都關在牢裡不事生產也不是那麼回事,用起來又不放心。
所以今年秋天過後,南邊的隘口之外,靠近邊防的地方多了些像是村落的一些寨子。
池二郎也不是心太狠的人,先放到隘口之外的都是牢裡那些窮兇惡極之徒,給了農具,給了種子,更是給了牛羊,不過肯定不夠吃。
而且准許他們開荒重地,說了同城裡的人一樣交賦稅。賦稅以外的,都留給他們自己。
條件很寬和,就一樣,這些人 不許在東郡城犯事,不許滋擾大梁百姓。不然只要逮到有死沒活,而且禍及妻兒父母。
用的是芳姐最看不上的連坐。
效果顯著,這些人都是適應能力相當好,生存能力特別強的人,原來身無長物都能活著,何況是如今了。自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