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層從來沒有說出來的幽怨。
大概除了芳姐沒人能理解,池二郎為何臉色一日比一日差。
芳姐同婆婆沒有隔閡,自從池二夫人到了東郡,芳姐就把府裡的事情給池二夫人這個老夫人了。
池二夫人到是不戀權,真的推辭了,芳姐就搬出來一大摞賬本子,不管府裡的事情,他還有莊子上的,作坊裡面的,現在還多了一個泥巴窯的事情要忙活呢。能有人分擔一下,芳姐那是真心實意的不想管家裡的事了。
池二夫人搖頭,自家兒媳婦能幹呀,能幫一把幫一把吧。所以娘兩相處沒問題。
池二老爺更是很快就在遼東這地方找到歸屬了。對於老紈絝子弟來說,東郡簡直就是天堂,比在京城的時候,能找樂子的地方多了,而且帶著點邊防地區的野性,刺激性,簡直太美好了有沒有,
尤其是池二老爺出去的時候,身邊帶著功夫硬的跟班,玩起來就跟舒坦了,沒有後顧之憂,比京城更好的就是,在東郡,就沒有池二老爺不敢惹的人。在京城還要抬抬眼,在這裡,他兒子最大呀土皇帝不過如此,
幸好池二老爺是個惹大事都惹不來的人。不然有池二郎頭疼的。
眼看就要開春了,華二老爺從自家的院子裡面給自家姑爺閨女養了一年多的樹苗什麼的,眼看著就要啟程運送過去了。
華二老爺的臉色比挖出來的樹苗子還幹吧呢。想想親家公都去了遼東了,人家一家幾口算是團聚了,他兒子閨女都不在身邊呀,多糟心呀,能有好臉色嗎。
華老尚書看著自家兒子興師動眾的行為,只能一次在一次的嘆氣,幸好他家園子夠大,對兒子都大方,再怎麼折騰,都是自家東西。
作為工部侍郎的 兒子若是動了朝廷的東西,給閨女徇私,那才是遭罪呢。幸好呀,幸好。
老尚書就是這麼安慰自己的,面對朝堂上那些唧唧歪歪的御史,老尚書就是這麼對答的。自家東西,不給孫女,給誰呀。不這麼說還能怎麼說呀,
杜老丞相都能看到老尚書為了兒子變白的時候,那份無奈,還有那份咬牙切齒。
池二郎是不知道這些的,就知道他家泰山大人辦實事,說給就給了。這些東西可是不是有銀子就能買來 呢。
就是東郡的人也知道,若不是有這麼一個郡守大人在,這些好物件哪裡輪到他們上高皇帝遠,還動亂頻繁的東郡城呀。
春暖花開的季節,芳姐的莊子裡面前幾年栽種的樹木,再次看到了欣喜的花開,如今繞著芳姐的莊子外圍村莊,處處都有那麼幾株正好花開的果木。
單從景色上看就那麼賞心悅目,別說等秋天的時候,碩果累累豐收喜悅了。
沒看到三五成群的書生,這段時間都出城來郊遊嗎,圍繞的都是果木林立的郡守夫人的莊子呢。
現在小五郎過的更加如魚得水了,他家師兄弟有個聚會什麼的,都要請這位師弟,為的就是同這位師弟借個地方用用。能不高看嗎,他家師傅有遠見呀。
光禿禿的東郡城,幾年而已,竟然處處都是生機勃勃的的色彩了呢。(未完待續。)
ps: 求月票,新年快樂。
第四百六十一章 又得妹妹(求月票)
對於池二郎這個負責任的守備,勤懇的郡守來說,從春到秋,忙的人都有點喘不過來氣來,不過一年下來成果是喜人的,東郡如今穩定的在可持續性的發展中。
有了自家老丈人的幫助,今年的東郡處處都透著豐收的喜悅,最明顯的就是,街道上賣各種水果,乾果的小貨攤多了,這些果子採摘下來不久,看著新鮮,喜人,在街上擺個攤子每日都能買上些銀錢,
雖然現在的果樹小了點,出產少了點,可樹木總會長大的,總是讓人充滿了希望。
現在人們的對話都變成,你家裡的果樹什麼品種呀,回頭打下兩根樹枝,我家也嫁接一棵。
今年開春的時候,郡守大人特意從京城請來的嫁接師傅,按個縣城的走了一邊,就是同大家交流嫁接技術的。所以現在嫁接技術對於農戶來說那真是必備技能。
大家一點都不發愁,這些果樹長大了,家家都有果子不值錢的問題,人家郡守夫人說了,將來樹長大了,果子掛的多了,郡守府回收。保證這些果子的出路,不會讓果子爛在家裡。
也就是說只要你細心的經營,就肯定有份穩定的收入,何況在這個溫飽都不能保證的年代,就是賣不出去,留在家裡給孩子們解饞,抗餓也好呀。真沒人擔心賣不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