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2 / 4)

小說:汴京風騷 作者:莫再講

問:“卿乃陝州涑水司馬光耶?何不簪花?”自己當時喃喃回答:“天宮十二位花神都是女性,臣……”英明睿智的皇帝似乎察覺了自己的心跡,大笑而言:“簪花源於女風,以追求人生之完美;狀元進士乃當代人中麟鳳,亦當簪花示完美於人間。朕今為卿簪花一枝、賜酒一杯,並扶卿跨馬遊街,以昭示天下:大宋文治之功,將逾越前唐!”說完,把一枚金花親自簪在自己的頭上。百官震驚了,同科年兄震驚了,自己也惶恐若呆,竟然忘了叩頭謝恩。接著,出宣德門跨馬遊街,在士卒傳呼喝道、觀眾擁道塞街、沿途飛彩落花的非凡盛況中,自己好不容易才從“欣喜若狂”中醒悟過來。仁宗皇帝知遇之恩,沒齒難忘啊!

司馬光似乎從逝去的歲月裡得到安慰,愁眉略展。他長長舒了一口氣,依然閉目繼續著他的思索。

夫人張氏默望著眼前沉思無語的丈夫,也在回想著三十二年前初識司馬光時的甜蜜情景:那時的他,細高個兒,英俊的臉兒、瀟灑的勁兒、沉靜的性兒,一雙機敏的眼睛裡,有著偉男子的剛毅和大膽,一副突起、飽滿的額頭有著學子的睿智和深沉。那是皇帝親臨殿試的前三天,他臂下掖著一個藍布書包來拜訪父親。在前廳中堂他取出詩文,雙手呈獻給父親。也許因為他的父親天章公(司馬池的官職)與自己的父親周判於群牧司吧,父親未看詩文便笑逐顏開,不卜不媒地開口就要把女兒嫁給他。那時,母親領著自己悄立於屏風之後,自己偷偷地一瞥,心裡甜絲絲地醉了,無疑無慮地向母親點了一下頭就逃離了……

三十二年的宦海風波,奪去了丈夫的一切,頭髮落了,鬍鬚白了,腰身彎了,瀟灑的勁兒磨掉了,只剩下這一雙眼睛還是那樣的剛毅。可此刻他卻重重地落下了眼簾,把一切都埋藏了。夫君啊,是該逃出這官場宦海了!故鄉涑水河淺,雖然不能垂釣,但那南原蔥鬱無盡的莽林裡,卻有著京都裡所沒有的清新空氣和百鳥婉轉的天籟之音啊!

三更梆鼓聲隱隱傳來,屋外寒風的呼嘯聲似乎更緊了。張氏望著即將熄滅的燭火,又燃起一支,輕輕地插在燭臺上。

司馬光的思緒離開了仁宗皇帝趙禎,飄落在病重臥床的英宗皇帝趙曙身上:三年前的四月,病臥龍床的英宗皇帝突然召自己進宮,應對關於《通志》書稿的處理事宜。這部書稿共八卷,是自己花了三年時間,依照左氏傳體例,上起戰國,下至秦二世,選國家盛衰興亡事例編成,欲以善者為法、惡者為戒,以資帝王閱覽。兩個月前進呈大內,現御旨傳出,速召晉見,吉凶未卜,心神不安啊!

那是一個寧靜的夜晚,自己在宦值引導下走進了大內禁宮,見到了重病的皇上。年僅三十七歲的英宗,兩個月未見,竟已蒼若老叟,病若枯槁了。自己跪在榻前,淚水禁不住湧了出來。聖明的皇上,不諱忌臣下孟浪的淚水,反而拉著自己的手,無力地一笑說:“愛卿做了一件好事,《通志》書稿,朕閱覽未盡,已無力盡讀。願卿繼太史公司馬遷之筆,續其書以至五代,成千古不朽之業,為朕之後世子孫作鑑,朕將無任感激矣……”生命垂危的君王,卻為一個年近半百的臣子拓展了朝思暮想的業績,這是何等的恩典啊!自己感激成咽,淚流不止。皇上又從枕下取出一道御旨放在自己的手裡,氣息短促地說:“自選闢官……屬於崇文院,置局。許借龍圖、天章閣、三館秘閣書籍……賜以御書筆墨繒帛及御前錢,以供果餌……以內臣為承辦。”歷代歷世有這樣的事嗎?由自己組建書局,朝廷藏書為自己敞開,一切費用由御前銀兩開銷,由內臣宦官承擔雜事之勞。天高地厚的恩典,亙古未有的恩典啊!自己叩頭出血,泣咽出聲。聖明的君王,臣不敢不以畢生精力尊其所囑,竟其所託啊……

兩行淚水從司馬光緊閉著的眼角奔湧而出,張氏的心縮緊了。她不願打擾丈夫,十四年前也曾有同樣情景的一個夜晚呵!

那時在幷州,丈夫在恩師龐籍幕下任幷州通判。京都傳來訊息說,仁宗皇帝病重,因國嗣未立,朝臣惶恐,但又不敢進諫。那時,仁宗皇帝四十六歲,沒有兒子,諫奏皇帝立宗室子弟為嗣,無異於宣告皇帝病癒無望而為別人謀位,是有滅族之罪的。年僅三十八歲的丈夫,以卑位而憂國事,居小邑而患大體,惶惶終日,夜不能寐。也是在這樣一個深夜裡,也是在這樣一支燭光下,也是這樣的閉著眼睛,也是這樣的淚水流淌,也是這樣地勞神焦思著。一個小小的地方官,竟然膽大包天地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把一份“願陛下擇宗室賢者使攝儲貳”的疏奏,飛馬送進京都。疏奏三上而感動了當年曾為丈夫簪花賜酒的仁宗皇帝,久久沉思後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