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曰:“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為貧?何者為富?何者為美?何者為陋?或糠囗而瓠肥,或梁向而墨瘦。何侯方丈,庾郎三九。較豐約於夢寐,卒同歸於一朽。吾方以杞為糧,以菊為糧。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實而冬食根,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
……
朝雲大喜而擊掌:“好一首《杞菊賦》!自嘲之句,絕妙活脫,畫出了先生官場上潦倒的尊容;自答之句,灑脫飄逸,卻成了詩賦意境中的活神仙了。我當引此賦人曲,時時為先生彈唱。”
蘇軾稱讚:“霞姑娘,解語花啊!”
王閏之蹙眉而嘆息:“可密州饑民萬計,山野杞菊寥寥,縱可得一餐之飽,其後又將如何?”
蘇杞的片刻之歡,一掃而盡,瞠目結舌:“問得好!杞菊之餐,難解旱蝗為虐。身為太守,職責何為?杞菊之餐,施民苦澀之食,忝為‘父母’,何以自得……”
蘇軾扔箸推碗而罷食,思之良久,霍然站起,神情激越,聲震屋宇:“減賦免稅,開倉救災,滅蝗求雨,捕盜安民,非此,密州別無出路!”
蘇邁急忙勸阻父親:“父親上呈的《表狀》,朝廷不理不睬,若擅自減賦免稅、開倉救災,只怕……”
蘇軾厲聲打斷兒子的話語:“邁兒,今日不比昨天,你忘了,介甫已返回京都執掌權柄了……”
蘇軾淤積於胸的熱流,終於在這寂寞的山城爆出了火花。寫出了他仕宦人生中輝煌暫短的一頁。
三月底,他以“司農寺創法違制”為由,停止推行“手實法”。並以“《表狀》上呈,朝廷默然許諾”為由,減免了四等以下人戶的田賦和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