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2 / 4)

小說:汴京風騷 作者:莫再講

巍巍乎,唯天為大。’孔夫子這句囫圇不清之語,誤了天下多少明君聖哲啊!夫‘天’,有‘天道’、‘天神’之分。‘天道’乃天地萬物,變化‘成象’,有目可睹,有手可著;天氣在變化,故有春夏秋冬之分;山陵在變化,故有崩塌陷裂之異;江河在變化,故有潮汐漲落之別;雲霧在變化,故有水澇乾旱之差;滄桑在變化,故有古今形勢之大不同;天地間一切事物都在變化,故有古之架木為巢、鑽木取火而演進為今之瓊樓玉宇,火樹銀花。此‘天道尚變’之理,千古而不悻。‘天神’乃子虛烏有、誕謾荒唐、無影無形之臆想,是愚者之所倚,是弱者之所託也。有人畏懼‘天神’而不解‘天道’,故杞人憂天,辛苦和心血全然用錯了地方。山崩陵替、水澇乾旱、冬寒暑雨,乃‘天道’自然之變,與人何關?陛下‘避殿’、‘減膳’已逾七日,其心至誠,雨何不落?徒受苦煎而已。今又要‘敬佛祈雨’,更為怪誕,泥塑菩薩,與天何干?若能拂照人間,還要歷代君臣何為?徒勞民傷財而已。至於頒佈這道‘廣求直言’詔文,更是自擾,難道有人‘直言’反對‘變法’,陛下就要廢除新法嗎?水旱常數,堯、湯不免,既非天神示警,亦與人事無涉,英明君主輔天地以理萬物,當以‘人道尚佔’為宗旨,在‘天道尚變’中,觀察和推測這種變化帶給人世間的影響,順應其變化而‘修善人事’。如天寒而增衣,山崩而移居,江河漲落而築堤、旱澇頻仍而興修水利,滄桑變化而趨時應變……”

王安石侃侃不休,陳昇之不時地搖頭:“天道尚變”、“人道尚佔”,又是一套新鮮玩藝。“天人合一”沒有了,“天人相應”沒有了,連大儒董仲舒的“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名訓也全然錯了。欺人乎?欺天乎?欺哄年輕的皇上啊!王安石,狂狷而不識時務之人,此地不是經義局,而是天災流民相逼的御堂,你竟敢如此賣力地傳歪經,布邪道。

吳充聽得一顆心兒怦怦亂跳。介甫啊,一年來經義局裡的冷板凳,真把你坐成書呆子了,“天道尚變”、“人道尚佔”之說縱然有理,也不是現時之所需。天花亂墜的雄文華章,當不了飯吃,濟不了流民,解不了皇上心頭之憂!再說,皇上不是孔、孟、苟、莊,更不是楊、朱、墨、翟,你竟敢如此嘲諷挪揄,是不是活得不耐煩啦?皇上“散粥”、“敬佛”、“廣求直言”三事,乃應變安民之策,雖有收買民心之嫌,但總比你現時還在要嘴皮子說空話強多了,何勞你逐條不漏地挖苦批駁呢?唉,自司馬光、蘇軾遭貶離京之後,介甫你在朝政上已無對手,在才學上已無匹敵,你獨領風騷三年,終於養成了這脾視一切、目空一切的脾氣,真是權位造成的悲哀啊!吳充多次向王安石投去提醒和阻止的目光,奈何王安石忘乎一切,根本無暇向他一瞥。

王安石一通鋪天蓋地地狂說,讓馮京聽得臉上不時出現興奮和驚訝之色:王安石敢言別人之所不敢言,連先師孔子也敢於責貶!他窺得了天地間萬物變化的奧秘,叩開了“人定勝天”的大門,此人確實不同凡響!“災異與人無關”的見解畢竟是有見地的。這些都是王安石一年來埋頭“經義局”之所得吧?可惜,此公心胸狹窄、霸氣凌人、好為人師,獨不知自己的輕重分量,更不知如何保護自己和體察他人,雖高聲據理而言,只怕皇帝聽不進十之一二!

如馮京所猜,皇帝趙頊的憤怒在胸中翻騰著,根本就聽不進王安石含諷帶刺的高談闊論。趙頊此時琢磨的,是如何不失態又能抵擋住這位“拗相公”的奚落,既保住帝王的尊嚴,又制止這無稽之談。當王安石說到英明君主輔天地以理萬物,當以修善人事趨時應變時,他耐不住了,厲聲打斷了王安石:“善!朕雖韭英明君主,亦願聞先生‘趨時應變’之策!”

王安石的思維,仍處在快馬賓士當中,想剎車也剎不住,何況不想剎。

“‘天道尚變、人道尚佔’,此乃英明君主治國理政之根本,明乎此道,方能識人知人,用人信人。六國合縱而辯說之材出,劉項並世而籌劃戰鬥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漠謀諫掙之佐來,此皆明主‘趨時應變’之傑作。現天早成災,臣所思‘趨時應變’之策有二:一,修善人事,變更二府、三司、諫院、御史臺官吏,以‘適時之人才’替代‘才不逮時者’,以利‘變法’大業得競其功。臣以為市易司提舉呂嘉問、御史中丞鄧綰、監察御史裡行舒亶,同判大常寺李定等人,均可委以重任。並請陛下速召中書檢正官章惇從西南梅山回京……”

陳昇之、吳充、馮京聞聲大驚失色,相對而覷,心犀通矣:王安石所謂的“修善人事”原是二府、三司、諫院、御史臺的大換班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