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馬進京,汗滴漬衣,灰塵撲面,辛苦了。朕欲中興大宋江山,王卿可有治國良策以告朕?”
王安石覺察到皇帝語氣裡的輕慢,但並不在意:皇帝年輕,怪不得的。他微微一笑,抬頭稟奏:“臣王安石請示聖上。聖上中興大宋之意,是假是真?”
趙頊即位以來,哪裡見過這樣的臣子,聽過這樣的奏詞,一時懵了:“這,這話怎講?”
王安石拱手:“聖上若要真的中興大宋江山,就不應該以衣冠儀表取人。衣冠楚楚、儀表堂堂,是改變不了國家貧弱之狀的!”
趙頊驚詫,微微欠身,含笑而語:“卿勿怪,朕並無考究卿之衣冠儀表之意,朕急於恭聽王卿治國方略。”
高踞九五之尊的天子當殿致歉,倒使王安石心頭髮熱:這不正是確有勵精圖強之志的明君風範嗎?他振作精神,朗朗而口:“聖上明察。依臣看來,要中興大宋江山,道路只有一條:效法堯舜,行先王之道。”
趙頊不解:“‘先王之道’何謂?”
“堯舜之道,至簡不煩、至要不遷、至易不難。臣概括為六個字:變法度,易風俗。”
趙頊更懵了:“變何法?易何俗?”
王安石斬鐵削釘而語:“變朝廷過時無用之法,易朝廷因循苟且之俗。”
趙頊頓覺這鏗鏘之語正中下懷:“善!‘變法易俗’,甚合朕意,但不知何治為先?”
王安石侃侃談起:“‘變法易俗’,擇術為先。漢昭烈必得諸葛亮然後有所為;唐太宗必得魏徵而後竟其功。陛下誠能為堯舜,則必有皋、夔、稷、契四賢。但患擇術未明,推誠未至,雖有皋、夔、稷、契之賢,亦將卷懷而去耳!”
趙頊雙目圓睜,急急切切:“卿言甚善,試為朕一一經劃施設之方。”
王安石揮揮灑灑,傾其所思:“聖上,現時朝廷沉暗若啞,無驚雷不能振聵發聾!現時朝臣因循成習,無驚雷不能盪滌苟安!現時黎庶沉浸於百年和平之中,無驚雷不能復甦民心!願聖上以天縱英明之質,採取霹靂手段,以解沉痾之疾。繼而,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發奮圖強,銳意進取,三五年內,必見成效。秦漢之強盛,大唐之富裕,都將瞠乎於我大宋之後……”接著,王安石將其關於“均輸法”、“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等變法措施的設想一一稟奏。
皇帝趙頊的心隨著洋洋一席金石之聲沸騰激越起來。他來不及弄清王安石所說“先王之道”、“擇術為先”的具體含意,就被王安石堅定、自信、強勁、新奇與藐視一切的精神力量震懾了、征服了。
年輕皇帝拍案而起,他選擇了王安石。
王安石離開福寧殿御堂之後,便徑直奔往司馬光府邸。他要從這位新任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的摯友那裡,進一步瞭解朝廷隱秘莫測的現狀,以便制定更為確切的“變法”方略。此外,是年三月,司馬光知貢舉,賞識王安石之子王雱之才,擢登進士第,並奏知皇帝授予旌德尉之職。王安石急於會見老友,亦含有致謝之意。
闊別三年的朋友相會了。司馬光接待王安石於自己的臥室,治酒設宴,為其接風,煮茶置果,為其消勞,當年於群牧司同室而臥、同桌而食的情景復現於眼前。他倆話離情、訴思念、談趣聞、論朝政。王安石談今日皇帝之召見和答對,司馬光談歐陽修罷離參知政事前對自己擔任翰林學士不遺餘力的疏薦;王安石談今日皇帝召見中的所企所求和自己的所思所想,司馬光談半年來自己彈劾宰相韓琦堵塞言路和彈劾副宰相張方平奸邪貪猥的風風雨雨。兩情交融,話語不絕,不覺朝霞已映紅窗扉。
王安石在竟夜交談中,摸清了朝廷的現狀,增強了“變法”的信心,拱手向司馬光告別:“朝中病恙,已入膏育,安石當以急藥醫治之。君實可有所囑?”
司馬光已為王安石的抱負和氣概所激動,拊掌向王安石祝賀:“介甫所見,勝光多矣!但願處理國之大事,審慎為之,千萬莫用當年在群牧司你我投壺、弈棋決勝之法,光則合掌託福了……”
王安石縱聲大笑。
一陣雷聲“轟隆”滾過,皇帝趙頊忍無可忍,怒目注視仍然在沉默不語的宰執重臣,神情激動地說話了:“朝政改弦更張,勢在必行。不如此,不能盪滌百官因循苟且之習!不如此,不能根除冗官、冗費、冗兵之患!不如此,不能恢復北、西邊境日遭蠶食之疆!朕意已定,決不動搖,卿等能作壁上觀嗎?朕願聽聞諸卿肺腑之言,請暢其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