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小說:易經養生大道 作者:翱翔1981

講的“布”是錢幣,而“布”也可以理解為今天講的布,這是因為“坤”是地,它最廣大,而錢幣流通就廣大,所以坤為布。反映到醫學上,脾胃怎麼對應坤卦?除了方位、五行上的考量外,脾也有廣佈的作用。全身的水谷精微和水液都靠脾的作用才能輸送到各處,它把這些養料分配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地方,它作用的地方太廣大了。

◎ 飲食需要運化,血需要統領

人出生以後,就得靠自己去營養自己,不能再依賴母體生存了。脾就扮演著這個把食物跟水轉化成我們必需的養料的角色。它不但要把這些吃進去的食物變成極有營養的精微物質,還要把它們輸送到全身各處。脾有這麼重要的作用,所以被人們稱為“後天之本”。如果脾氣不充實,身體的營養就不夠,氣血會虧虛,肌肉不豐滿,軟弱無力。

我們前面說了心主血,是血泵,而脾則有統血的作用,就像堤壩,如果堤壩夠高夠結實就能讓水只流在其中,不至於跑出去氾濫成災,如果這個堤壩的作用被削弱了,那水就會跑出河道。血也一樣,不是脾的控制作用,它們就會流出脈外。比如便血、尿血、崩漏,等等,都是脾統血的作用出了問題。

◎ 脾好不好看肌肉看口唇

現在很興減肥,也有很多人練健美,他們的目的無外乎是讓身材看起來更漂亮。而減肥減掉的可能是水分,可能是脂肪,也可能是肌纖維變得纖細了。健美是讓肌束變得豐滿,皮下脂肪薄厚適度。

除了人為因素,我們肌肉豐滿不豐滿,壯實不壯實,有勁沒有勁,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脾給我們的營養。《素問●五藏生成篇》中說:“脾主運化水谷之精,以生養肌肉,故主肉。”所以看肌肉,尤其是肌肉豐厚的四肢部位,很容易知道脾健康不健康。

脾開竅於口,我們吃東西、喝水都用嘴,所以唇、舌都能反映出飲食的情況。比如嘴裡淡,發甜,覺得膩,等等,都會關係到脾的健康。

如果四肢發涼,吃得少又容易脹肚,喜歡溫暖,舌頭的顏色比較淡,不是正常的紅色,舌頭比較胖,比以前大或者比正常人的大,這就表示脾陽可能虧虛。

大家要是總覺得身體沒力氣,頭重,舌、舌苔發生變化的時候就要想到是不是脾生病了。這其中老百姓用得最多的是看舌苔。舌苔要是比平時厚,又白又膩,可能是脾被寒溼所困;而舌苔又黃又膩的時候就是脾蘊結著溼熱。

◎ 薏苡能防脾“受潮”

脾負責運化水液,水如果不能運出去,就會停留在脾內,我們的脾也就“受潮”了。脾是喜歡乾燥,害怕潮溼的。這些水溼不能正常地代謝,我們的身體就容易水腫,小便就會變少且不容易排出,還容易洩瀉,身體也覺得特別沉重,不輕鬆。

脾本身就是運化水谷的,所以最好從飲食上來健脾祛溼。現在可選擇的糧食很多,有一種亦藥亦米的好東西——薏苡仁(薏米)。《本草綱目》上說:“薏苡仁,陽明藥也,能健脾益胃。虛則補其母,故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本,故拘攣筋急、風痺者用之。土能勝水除溼,故洩痢、水腫用之。”

◎ 劉備也要練肌肉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裡都有這樣一段故事。劉備跟劉表一起吃飯,中途上了趟廁所,發現自己大腿上的肉都鬆鬆垮垮的,就忍不住哭了起來。回去落座以後劉表就問:“你哭什麼呀?”劉備就說:“以前我南征北戰的時候,大腿上的肉都很結實,現在很久不騎戰馬,腿上的肉又松又垮,天下大業還沒著落,這怎麼能讓我不難過呢?”

這段典故後來就叫“髀肉復生”,髀就是大腿的意思,騎過馬的人都知道,如果大腿上的肉比較多,尤其是大腿的內側,腿很容易被磨破,騎得時間久了,鍛鍊得多了,肉就會緊緻,也就不會再被磨破了。後世的人有稱讚劉備說:“曹公屈指從頭數:天下英雄獨使君。髀肉復生猶感嘆,爭教寰宇不三分?”古代的人連腿上長點肉都要哭半天,像詩裡寫的這樣,如果能擔心自己的身體肌肉結實不結實,那獲得天下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這當然是從戰爭的角度考慮的,但是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如果能像劉備這樣時刻關注自己的肌肉,注意鍛鍊,連天下都能賺到手,個人的健康就更不成問題了。

我們大部分人都只注重臟腑的健康,但經常鍛鍊肌肉,蛋白質含量會增加,肌纖維會變得粗壯,肌肉裡的毛細血管數量增多,使肌肉的體積增大,重量增加。脾是血的統領,而又主肌肉,所以如果肌肉強健了,血液量也會增加,並且血流會更加順暢。透過鍛鍊不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