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
他興奮地對官兵們說:“戰後,當有人問你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做了些什麼時,你們只要說我曾隨第8集團軍進軍,就夠了!”蒙哥馬利因此次大捷而榮升上將。
他的下一個目標是軸心國在非洲的最後陣地——突尼西亞。
北非東部的戰火總共燃燒了兩年零9個月。
在此期間,這裡一直殺聲不斷,戰塵滾滾,而在法國維希政府統治下的北非西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卻風平浪靜,一派和平景象。
不過,到了1942年初冬,東面戰事進入高潮,這裡終於打破沉寂,響起戰爭驚雷。
1942年11月7日,星期六,夕陽慢慢沉下海面。
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許多人突然聽到英國廣播公司對非洲的節目中,傳出一個奇怪的呼叫:“羅伯特來了……
羅伯特來了……“
大多數聽眾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所云,但少數人卻心領神會。
他們按捺住激動的心情,開始等待午夜的到來。
午夜過後,駐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德國停戰委員會的參謀肖諾少校匆匆敲響了委員會主席馮·烏利希將軍的臥室大門,把將軍從睡夢中叫醒,請他接阿爾及爾打來的電話。
幾分鐘後,烏利希放下電話,茫然看著肖諾。
“肖諾,美國人正在阿爾及爾附近登陸。
事情可能有些不妙。“
肖諾不明白久經戰陣的將軍何以會為出現一股敵人而如此憂心忡忡,答道:“元首會輕而易舉地把他們趕回海里去的。”
“不,不,肖諾!這次在阿爾及爾的登陸非同小可!
它可能會成為整個戰爭的轉折點。
如果美國人登陸成功,那將是德國軍隊自1918年以來遭受的最嚴重的挫折。
美國人將會從背後襲擊隆美爾,我們將被趕出非洲。“
說著,他潸然淚下。
西北非成為美國人和英國人的打擊目標,是從1941年底開始醞釀的。
1941年蘇美相繼參戰後,第二次世界大戰變成名副其實的世界戰爭。
盟國領導人謀劃戰爭的目光隨之擴大到更廣闊的空間。
這個時候,應蘇聯政府的要求,西方盟國在歐洲面臨的一個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儘快在蘇德戰場之外開闢新戰場,從側後給德國施加壓力。
要完成這一任務,首先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
為此,英美兩家各自撥打自己的算盤。
聖誕節期間,英美在華盛頓召開了第一次聯合戰略協調會議——阿卡迪亞會議。
丘吉爾提出了他的新戰場方案,代號是“體育家”。
具體設想是,在阿爾及利亞登陸,爾後東進,與英國第8集團軍會師,徹底控制北非。
羅斯福立即首肯,但遭將軍們的群起反對。
他們認為西北非與德國沒有直接關係,在此處開闢戰場如隔靴搔癢,要幹就幹大的。
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提出了美國方案——在法國登陸。
英國人連聲反對,說眼下盟國兵力不足,在德軍重兵雲集的西歐登陸無異以卵擊石。
雙方爭吵起來。
羅斯福前思後想,倒向部將一邊。
美英這一分歧,表面上是作戰計劃之爭,實際上是雙方戰略利益不一致的反映。
英國在北非有其殖民地埃及,又扼進入西亞乃至南亞的要衝,距其在東南歐的勢力範圍又很近,故北非的得失關係到大英帝國的存亡。
若在北非登陸,打出第二戰場的旗號,既可對斯大林有個交待,又可就勢向東南歐發展,恢復英國的勢力範圍,“一舉兩得”。
而且此處只有裝備簡陋、軍心偏向盟國的維希法軍,打起來不會費力。
若在歐洲與希特勒死拚,實在勝負難卜,最終只會讓斯大林佔便宜。
以丘吉爾的精明和對共產主義的刻骨仇恨,為別人,尤其是為赤色蘇俄火中取栗,他是絕對不會幹的。
美國身為正在上升的世界強國,雄心勃勃,沒有舊攤子可守,實力雄厚,選擇的範圍比英國要多。
西歐是世界最發達的地區,美國人覺得反正早晚得打,憑英美兩國的實力,沒有必要同德國人兜圈子,搞什麼“間接戰略”,完全可以單刀直入。
這樣既可使剛參戰的美國軍隊開門見紅,打出軍威,又可在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