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通牒。美國人要求恢復到瀋陽事件前的大陸狀況。雙方都無意繼續進行談判,寧願訴諸武力解決有爭端的問題。
東條接到美國回答的前四天,海軍軍令部總長永野已給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下達了命令:離開千島群島,在阿拉斯加半島和夏威夷群島之間的公海上集結。永野指示的座標為:進到北緯40度,西經170度地區。12月3日到達指定地區,加足燃料。
11月26日早晨6時,由南雲忠一海軍中將率領的海軍史上最強大的一支機動部隊——6艘艦空母艦、2艘戰列艦、2艘重型巡洋艦、1艘輕型巡洋艦、9艘驅逐艦、3艘潛艇、7艘加油艦,迎著時而飄落的雪花,從日本北部的單冠灣出發,踏上了遠征之途。隨著“赤城”號旗艦訊號旗降下,各艦艇都按規定的出港次序起錨啟航。這時,在“赤城”號的後甲板上,軍樂隊發狂地演奏起雄壯的《軍艦進行曲》,猶如視死如歸的勇士出征時擂起的戰鼓。
20。珍珠港大劫(4)
就在機動部隊從單冠灣出擊前4小時,白宮召開了最高軍事會議。到會者共有6人:總統、國務卿、陸軍部長史汀生、海軍部長諾克斯、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和海軍作戰部長斯塔克。
首先,赫爾就日美關係的危機作了發言,他說:“幾乎沒有希望同日本達成協議。原以為還能繼續進行的那輪日美會談,現在也絕望了。日本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突然用武力開始新的征服行動。”
接著,羅斯福總統說:“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美國有可能在12月1日前後遭到攻擊。”
史汀生說:“陸軍情報部剛剛送來一份有關日軍‘業已開始遠征’的報告。報告說,日本陸軍的大批部隊從上海搭乘由四五十艘運兵船組成的一支船隊,正沿著中國海岸南下,駛往臺灣南部……”
總統大為震怒,說:“無疑,日本一面想就從中國全面撤軍問題進行談判,一面又想把從中國撤出的軍隊派往法屬印度支那。這就是日本背信棄義的證據。整個形勢已發生變化……”
會後,海軍作戰部長斯塔克立即給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發出指令:“形勢嚴峻,日軍很可能突然襲擊。從各種角度來看,似乎日本很可能進攻菲律賓。而我認為,日本向泰國、法屬印度支那和緬甸三個方向採取行動的可能性最大,應採取適當的防禦措施。”
華盛頓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南方,做夢也沒有想到南雲的機動部隊已朝著夏威夷方向東進。
日美談判按照日本政府、軍部和天皇預定的那樣,到12月1日上午零點為止,沒有達成協議。
於是,12月1日下午2時,在皇宮的千科大廳,召開了“決定日本興亡的”御前會議。在會議上,天皇陛下一言不發,只是閉著眼睛端端正正地坐在那裡。這是一次極其沉悶的會議。直到主持會議的東條首相宣佈“會議到此結束”時,天皇才拖著沉重的步伐退出會場。
下午4時,天皇決定發動這場把亞洲十億人民推入苦難深淵的侵略戰爭。
這一天,聯合艦隊司令部——在廣島灣柱島停泊地區的旗艦“長門”號上——從一清早就開始迫不及待地等待著決定開戰的通知。直到晚上,才接到軍令部次長髮出的一份電報。這份電報指示聯合艦隊司令部“拆看前幾天送去的那封密封信”。拆看後,才知道它原來是《大海令第九號》和《大海指第一六號》。
《大海令第九號》的第一條指出:“帝國決定於12月上旬對美國、英國與荷蘭三國開戰。”《大海指第一六號》一開頭便指出:“聯合艦隊對美國、英國與荷蘭三國之作戰行動應以所附之附件即帝國海軍對美、英、荷三國作戰方針為依據。”
在天皇下令開戰的同時,東條致電日本駐美國、英國、香港、新加坡、馬尼拉的大使館,令它們“停止使用密碼機,並將其銷燬”。
以羅斯福總統為首的華盛頓的軍政首腦們已深深感到危機迫在眼前。當他們於12月2日夜進入夢鄉的時候,日本統帥部的兩位總長正在奏請天皇把開戰之日定在12月8日,並且得到了天皇的批准。兩位總長在奏疏中說:
“武裝進攻的日期之所以預定為12月8日,主要是考慮到月亮盈虧和選擇星期幾這兩個因素。為了使陸軍和海軍都順利而有效地進行首次空襲,在農曆20日左右,選擇一個半夜以後到日出前有下弦月的月夜較為合適。另外,星期日是美軍的休假日,停泊在珍珠港內的美國艦艇較多,有利於我海軍機動部隊空襲夏威夷。而我們選定的12月8日這一天,夏威夷正好是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