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兩千是當地招收的壯丁,跟著見見世面也好更快的成長。
劉子光留在武漢主要是想把武昌造船廠好好的整合一下,這座大工廠他垂涎已久了,武昌產的船用蒸汽機非常優良,造的江船也是一流的,如果能和他的江南造船廠形成優勢互補,一定能創造更大的利潤,造船廠在先前的戰鬥中倒塌了不少廠房,鍋爐也炸了一座,不過大部分機器裝置,船臺、龍門吊、水壓機都是完好的,技術工匠更是全體保留了下來。整體價值依然很高。
按理說左良玉的一切財產都要歸公的,可是劉子光耍了個小把戲,就說船廠已經毀於戰火,只剩下白地一片,還不如將這堆廢墟連同土地賣給民間商人合適呢,朝廷收到電報以後自然不會有異議,皇上立刻准奏,於是劉子光再次搞了個拍賣,具體事務他不再插手,反正中標的肯定是自己的江南造船廠。
左良玉佔據武漢十年,最倒黴的就是受封於武昌的楚王,這位可憐的王爺之所以沒有象其他軍閥所在地的王爺那樣“因病暴斃”的原因是左良玉覺得他還有用,以後自己奪取天下的前期可以推他當個傀儡皇帝,以求名正言順。
這些年來,楚王一直被左良玉軟禁在漢陽,行動受到嚴格的控制,直到那夜左夢庚逃離漢陽,亂糟糟的把他遺忘了,楚王才得以自由,吳三桂將他送往武昌,住進原來的王宮,不管怎麼說他也是朱家的子孫,所以劉子光侯恂他們都很給面子,上門拜見,贈送了銀兩錢物,還給他配備了一支小型的衛隊,不管好孬,王爺應該有的都給裝備上了,這年頭王爺也不值錢了,而且遠在南京的那位小皇帝對這些叔伯、兄弟也沒有什麼感情,所以楚王的命令只限於他自家的宅子裡,武漢以及周邊的地區,都聽從湖廣總督何騰蛟的命令。
何騰蛟處理民政確實很有一套,他建議朝廷出銀子,幫災民們重建家園,然後僱傭災民做勞工修築江防大堤,這樣既提供了勞動力,又減輕了各種不安定因素的發生,確實是個好辦法。
江防大堤是個很大的工程,綿延千里的堤壩恐怕修個幾十年不成問題,標的金額更是不下鉅萬,這個方案報到了工部,工部按照慣例向民間招標,朝廷出銀子和民夫,民間機構出技術和管理,這樣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減少貪汙,是個很好的辦法。既然涉及長江中游的堤壩修建,招標大會自然在武漢舉行,一時間民間的各家機構紛紛湧往武昌,王家建築行的王久老先生仗著和鎮武侯打過幾次交道,覺得很有勝算,自然也在參加之列。
第三十二章 戰長沙·寶劍
吳三桂帶來的糧食大大緩解了武漢三鎮的壓力,因為這裡是湖廣的經濟政治中樞,也是最大的城市,所以四周的難民都向這裡靠攏,難民人數與日俱增,如果沒有充足的糧食供應,遲早會引發民變。
難民營的規模還在擴大,幾乎把整個珞珈山都佔滿了,他們自發的按照宗族進行劃分居住,形成一個個的小型村落,在朝廷官員的指導下,營地裡挖了排水溝,建了公共茅房,便溺都要就地掩埋,吃水統一到東湖裡挑水,燒開了才能喝,本來想把米糧發給他們自己做飯吃,可是考慮到難民們家家戶戶都要燒鍋做飯,勢必將整個珞珈山的樹木都要燒光,所以還是開設粥棚,每天發放兩餐稠粥,還有鹹蘿蔔乾之類有鹽味的食品,拿著棍棒的壯丁部隊每天在營裡巡邏守衛,防範偷竊和搶奪食物的行為。
大災以後必有大疫,為了防止瘟疫的發生,何騰蛟派出壯丁部隊四處掩埋死人死牲畜的屍體,捕殺野狗,在營地裡蒸煮陳醋,焚燒草藥,將有病的災民隔離安置,一切進行的井井有條。
可是隨著災民的增多,糧食還是出現了缺口,最近幾天又是大雨連綿,運糧的車隊被困在路上,總督衙門不得不考慮從本地徵買米糧賑災,這次何騰蛟再次顯示了他卓越的行政能力,對於漢口那些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的奸商實施了雷霆打擊,拿人封倉,全部充公,富商們本來有左良玉做靠山,現在沒人給他們撐腰,只好自認倒黴,乖乖的平價賣出了存糧。
前線戰報不斷傳來,鄂州短短一個月內數次易手,最終還是落入吳三桂大軍的手中,左夢庚部將鄂州劫掠一空,裹挾著不少人員物資繼續沿江南下,開往黃石,黃石守將見左軍大勢已去,自然不願收留左夢庚,兩軍發生激烈衝突,隨後吳三桂大軍趕到,幫助黃石軍打敗左夢庚,左軍殘部繼續南逃,進入了江西寧王控制的範圍。吳三桂不再追趕,轉而揮軍前往湖南,劍指湖廣的第二大城池長沙。
鄂州黃石都已經歸順,何騰蛟委任了地方官員前去上任,劉子光代表朝廷將武昌、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