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蘇北一帶趕來的商人們已經在漢口落腳了,他們是來參加賑災重建工作的,修建江堤的合同讓人垂涎欲滴,只要能包上幾里就能發達,要是包上個幾百裡,那連兒孫的下輩子都有了著落,搶不到大單子也能撿個重建村落的小合同,那樣也能撈個千兒八百的,誰不知道朝廷招標的貓膩啊,標的只值三千兩銀子的能標到一萬兩,然後大家再壓到六千八千左右,多出來的銀子中標者和主管官員分贓,幹活的時候再兌點水,兩千兩銀子就能對付過去,反正是朝廷出銀子,老百姓使用,質量好壞才沒人管呢。
所以這幾天劉子光的臨時行轅門外賓客不斷,來來往往都是大商人,有的還拿著朝中有力人士寫的條子,希望鎮武侯能在即將到來的招標中給予照顧,這年頭走後門都是光明正大的,反正武昌這裡也沒有那麼多的御史盯著,商人們用拜匣送進去的除了名帖就是厚厚的銀票,數目足以打動家財萬貫的鎮武侯,除了一個人送的禮物不是金銀財寶,而是別具一格的一個長方形楠木匣子。
劉子光坐在陰涼的大樹下乘涼,他的行轅設在東湖邊,方便每天下湖游水解暑,那些商人送進來的拜匣都堆在小桌子上懶得親自觀看,只讓侍衛記下每個行賄之人的姓名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