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3 / 4)

以老成教訓不懂事的年輕人的口吻,比如說什麼“為政之道,不在多言”,什麼“輕改舊章,亦易以滋紛擾”。

改革的阻力遠遠超過了皇帝的預期。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個月,詔書也釋出了數百條,可是居然沒有取得任何實效。皇帝的自尊心大受打擊。皇帝深感憤懣。他對這些大臣們太失望了。果然像康有為所說,大臣們盡皆守舊。非用霹靂手段,不足以撼此層冰。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光緒:被“帝王教育”敗壞的人(20)

盛怒之下的皇帝失掉了分寸。他開始像孩子一樣不顧後果地蠻幹起來。他因為一件小事,一下子把禮部的六名正副部長全部罷免。九天後,他又決定開懋勤殿,企圖在現有政治體制之外,再設一“政治局”,由此把原有的官員全部架空。

盛怒之下的皇帝甚至沒有想到太后的反應。

太后一直在全神貫注地看著皇帝的表演。改革進行不久,她就已經知道這樣的改革一定會失敗。不過,她不急於出面反對。透過甲午戰爭與戊戌變法這兩件大事,她已經徹底對皇帝失去了信心。但是她要等一個適當的時機,才會出手剝奪皇帝的權力。雖然不斷有大臣來向她告狀,說“皇上任性亂為”,太后卻仍然默不作聲。只有太后的心腹榮祿明白太后的心思,他說:“姑俟其亂鬧數月,使天下共憤,罪惡貫盈,不亦可乎?”(老吏《奴才小史》)

皇帝罷免禮部六堂官,真正地激怒了太后。因為這公然違反了皇帝對她的承諾,剝奪了她對二品以上大員的任免權。不管如何變法,太后有一個最後的防線,即不能動搖自己的權力。在太后看來,皇帝此舉,無疑是一場區域性政變。而皇帝要開懋勤殿,就相當於一次直接的政變了。這是對現存政治體制的挑戰,更是對她本人的挑戰。作為一個政治動物,太后可以放棄親情,放棄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但絕不能放棄權力。她深知,在權力的頂峰上,一旦失手,必然就是粉身碎骨。

二十

傳統的歷史觀點認為,慈禧太后打算借天津閱兵之機,廢掉光緒帝。

這種說法,實在誇大了光緒的權力和能力。事實上,在慈禧太后看來,單純的光緒皇帝不過是她手心的一個玩物。她只消動一動小指頭,就可以把他拿下。事實也是如此,八月初六,太后從頤和園還宮,只是把光緒叫過來,當著眾大臣的面訓斥一頓,就完成了“政變”過程。因為,那時的皇帝,已經是“天怒人怨”,在政治力量對比上,完全處於孤立地位。太后對大臣們說,“我早知他不足以承大業,不過時事多艱,不宜輕舉妄動,只得留心稽查管束”,如今皇帝終於用行動證明自己確實“不行”,因此她不得不再次擔負起政治的重任。

太后的這一舉動,得到了大部分重臣的支援。

這次失敗,徹底打垮了意志本不夠堅強的皇帝。事實上,在百日維新的後期,他也已意識到改革出了問題,但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面對鐵板一塊、惰性強大的官僚體系,他再一次感到自己的軟弱無力,也再一次預感到自己主導的這次政治大戲將會以慘敗收場,就像上次甲午戰爭一樣。失敗似乎已經成了他的宿命。檢點自己的一生,他發現,除了學業之外,他沒有在任何事情上取得過成功。他從來沒有真正贏得太后的欣賞,也沒有給國家帶來真正的進步。甚至於,他沒有能力給大清帝國生出一個皇子。

當太后宣佈將他軟禁起來之時,皇帝沒有任何反抗的表示。事實上,在內心深處,他崩潰了。他也認定了自己“不行”。在此之前,他的情緒狀態一直是迴圈式的,在大起大落的兩極間跳動。而從那時起到他去世的整整十年間,也就是說從二十八歲到三十八歲的黃金年華,他全部是在頹唐麻木中度過的。在這十年間,他未始沒有任何機會重返政壇,比如義和團戰爭之中。他也未始沒有彌合與太后關係的可能,畢竟他與太后長年朝夕相處。可惜這個單純的人沒有這個心機與能力。慈禧太后樂於把他像一副用過的舊行頭一樣擺在皇位上,就像一個退了殼的蟬樂於把失去生命的舊殼背在背上,並不嫌累贅。因為有這樣一個皇帝在身邊,太后更可以證明自己親自秉政是無可奈何的、別無選擇的。在光緒生命的後四分之一時間,雖然還在呼吸,但他已經沒有了內容。光緒朝的吳永介紹變法后皇帝的精神狀態說,“見臣下尤不能發語”,每次朝見,“先相對數分鐘,均不發一言,太后徐徐開口曰:‘皇帝,你可問話’,乃始問:‘外間安靜否?年歲豐熟否?’凡歷數百次,只此兩語,即一日數見亦如之。於語以外,更不加一字。其聲極輕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