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要紀》一書中寫道:“西國市肆中,所鬻藥物,大半是諸露水”,“凡為香,以其花草作之,如薔薇、木樨、茉莉、梅、蓮之屬;凡為味,以其花草作之,如薄荷茶、茴香、紫蘇之屬。諸香與味,同其水,皆勝其物”,“其名玫瑰者最貴,取煉為露,可當香,亦可當藥”。即使現代,玫瑰作為薔薇屬的一員,與突厥薔薇、山刺玫、野薔薇等一起,仍是世界上提煉芳香油的主要花卉之一。據載,製取一公斤玫瑰油需要三噸玫瑰花瓣的原料,其市場的價格超過同等重量的黃金,可見它是多麼的珍貴希罕了。
在我國,玫瑰不僅制香製藥,浸油勻粉,還可做成食物,端上餐桌。明代的《群芳譜》說:“採初開花,去其橐蕊並白色者,取純紫花瓣,搗成膏,白梅水浸少時,順研,細布絞去澀汁,加白糖再研極勻,磁器收貯任用。最香甜。”《清稗類鈔·飲食類》中收入這段文字(文字稍有出入),冠以小標題“玫瑰花作餡”,可知這是明代的一種麵食餡子。明人小說《金瓶梅》就提到不少用玫瑰餡子做成的點心,如‘玫瑰搽穰捲兒’、“玫瑰元宵餅”、“玫瑰八仙糕”(分別見《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九、四十二、七十四回)等。清代,承德製作的玫瑰花餅最為著名。乾隆時期,承德出了一位名叫張順的麵點師,他做的“鮮花玫瑰餅”遠近馳名,被顧客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