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莊是唐相李德裕在洛陽城外三十里苦心經營的“別業”,文中說的杜鵑是他從會稽(今浙江紹興)移植來的,也獲得了栽培上的成功。
在這段時間,最值得一書的是著名詩人白居易對杜鵑花表現出前所未見的巨大熱忱。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5)起,白居易遭貶謫,下任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司馬,曾移種山野杜鵑於廳前,在《山石榴寄元九》詩中,他對遠在通州任刺史的元稹說:“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江城上佐無閒事,山下劅得廳前栽。爛漫一欄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元和十三至十五年(818~820),他改任忠州(治所在今四川忠縣)刺史,熱情依舊,又把江西的杜鵑帶到川蜀的府上園庭中種植,有《喜山石榴花開》詩為證:“忠州州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移種中,根雖有損,卻經裁剪後,又茂盛如初,怎不令他驚喜!他嗜愛杜鵑,作有杜鵑詩多首,除以上外還有《山石榴花》、《戲問山石榴》、《題孤山寺山石榴花》、《山石榴花十二韻》、《玉泉寺南三里澗下多漫紅躑躅繁豔殊常感惜題詩以示遊者》等。而最能體現他的感受的可以說就是這首《山石榴寄元九》詩了。前已引了頭上幾句,我們再接著讀一段:
千葉萬葉一時新,嫩紫殷紅鮮麴塵。
淚痕選�痣僦�常�艫恫悶坪扃�小�
謫仙初墮愁在世,奼女初嫁嬌泥春。
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閒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
詩中把杜鵑比作下凡仙女,怨艾索愁,又比作出嫁少女,嬌媚生春。更為膾炙人口的是“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兩句,意謂與杜鵑相比,芙蓉、芍藥都只不過是醜婦而已。從此,杜鵑花便爭得一個美名即“花中西施”,傳誦至今。
杜鵑花一叢千朵,爛爛漫漫,赬如丹砂,燦若堆錦,美不勝收。更因它開放時,覆山蓋野,宋人姚寬《西溪叢語》記他從長兄姚伯聲處得花中“三十客”之品題,以及元人程棨《三柳軒雜識》增廣為花中“五十客”,皆號杜鵑為“山客”,可謂得其神髓。杜鵑不僅深得文人的青睞,亦受到民間百姓的歡迎。《草花譜》說,每當映山紅生滿山頂時,當地農民認為是預示著當年莊稼將獲豐收,於是高興得競相登上山岡採之。《會稽志》提到,今紹興一帶居民,常將杜鵑花種於花壇和盆盂中,採用結縛手法,將植株蟠曲,使其成為翔鳳之狀,置於庭檻間,作為春夏間美麗的花卉觀賞。今天,杜鵑花被江西、安徽、貴州定為省花,丹東等七八個市亦定為市花,而1987年上海舉辦的全國性中國傳統名花評選中,被列為十大名花之一,足見人們對杜鵑花的厚愛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十一、佳名誰贈作玫瑰……唐·徐夤(1)
如果說牡丹是“國色”,那麼“天香”的候選者中,必有玫瑰……
薔薇科薔薇屬的玫瑰是著名的觀賞植物,與同屬的薔薇、月季並譽為“薔薇園三傑”。
玫瑰一詞本指玉石或珍珠一類的東西,故二字從玉。漢司馬相如《子虛賦》曰:“臣聞楚有七澤,嘗見其一,…… 名曰云夢,……其石則赤玉玫瑰。”《韻集》曰:“玫瑰,齊珠也。”作為花名,不知始於何時。以植物之稱出現,最早見於《西京雜記》卷一中:“樂遊苑中有自生玫瑰樹”,但這 “玫瑰樹”是否就是薔薇屬的玫瑰花,無法確證。唐代,玫瑰花一名已通行,這在唐詩中就可以看出來。
玫瑰於夏季開花。花大,有紫紅、白、黃、粉紅等色彩,由於花莖上有較大的托葉,多附於葉柄的上端,簇擁著花朵,顯得雍容華麗。如果“好花也要綠葉扶”在一般場合是值得稱道的信條的話,那麼花葉交輝的玫瑰即屬達到這一境界要求的品種之一。
玫瑰花除了形態可人、色澤嬌豔外,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香味異常濃烈。古代,玫瑰曾有一別名“徘徊花”, 即與此有關。傳說宋時宮人們用玫瑰花作主料,配上樟腦、 麝香等物,做成香囊佩在身上,因其香氛嫋嫋,徘徊不散,便給它起了個徘徊花的名稱。(見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委巷叢談》)如宋張世南《遊宦紀聞》卷六曰:“正月中旬,宜接櫻桃、木樨、徘徊、黃薔薇。”其中“徘徊”即指玫瑰。
自古以來,玫瑰花一直是世界上製造香精的重要原料。清初來華官至工部侍郎的比利時耶穌會傳教士南懷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