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的,也沒有這樣寫的吧?
和尚雖然不能保證,對每個人的評價都客觀,但至少是盡力去做,更不會隨意扭曲哪位。每個主要人物,我都會找十餘種資料相互印證……沒辦法,誰讓宋朝的史料昏亂到讓人髮指呢。
第一零一章 決戰
這天黃昏,斥候探回了最新的情報……儂智高的大軍,曾經一度集結於崑崙關。但在得到狄青散出的假情報後,大部撤回了邕州城,但留下了千餘兵馬駐守……這是必然的,關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在沒有充分後勤準備的情況下,哪禁得起大軍人吃馬嚼?
“陳曙這廝,真是死不足惜!”一名身材高大、相貌威嚴的中年將領怒道:“讓我們失去了天賜的良機!”此乃此次平南的副將,楊老令公之孫、楊六郎之子、那楊畋的堂叔,威震西北的猛將楊文廣,字仲容。卻說楊畋廣西之敗,使楊家的威名蒙羞,楊文廣急於為楊家將正名,接連上疏十道求戰。最後被任命為兩廣宣撫副使,馬軍都指揮,隨狄青南下平叛。
“打仗麼,總是要付出代價的。”狄青搖搖頭,安慰道:“好在機會並沒有失去——縱使是萬夫莫開的雄關,也需要有足夠的兵力方能防守,才一千守軍,遠遠不夠看;況且他們也沒有死守的意志。我用大軍強攻,必可一戰而下!”
“只怕用力太猛,會嚇怕儂智高。”楊文廣嘆口氣道。
“這也是某最擔心的。”狄青皺眉道:“但時不我待,不能再等了,只怕儂智高回去後,便會籌集糧草、增兵崑崙關……到那時,這場戰爭,可就真陷入泥潭了。”
好在狄青在行軍路上,早勒令各州打造攻城器械,路過時便捎上,現在營中有足夠的攻城器械。於是與眾將議定,明日犒賞三軍,然後連夜行軍,後日天亮便攻打崑崙關。
帥命一下,眾將各自下去準備。
“元帥,三郎回來了,在帳外求見。”待眾將都出去,狄詠上前稟報道。
“哦,還敢回來。”狄青笑道:“讓他來見我!”
從交趾旅遊回來的陳三郎,被帶進了帥帳中。
“你這殺才!”斥退左右後,狄青佯怒道:“我只許你打他一頓,卻沒讓你殺了他。”
“大帥放心,文帥還活著,而且備受寵愛呢。”陳恪的嘴角,掛起一絲邪惡的笑容。
“你將他如何處置了?”狄青壓低聲音,明顯很好奇道。
“沒什麼,讓他去交趾享福了。”陳恪打個哈哈,岔開話題道:“我求見大帥,是有正事的。”
“何事?”
“大帥宜速取崑崙關!”陳恪沉聲道。
“為何?”
“我去的時候翻山,費了牛鼻子勁,回來的時候,卻走的崑崙關,”陳恪還以為,自己掌握著大秘密呢,神秘兮兮道:“你知道,我是怎麼過來的麼?”
“……”狄青大煞風景道:“據說只要出錢,守軍就放人過關。”
“嘿,原來這不是秘密。”陳恪有些沒面子,轉眼卻笑道:“我有一計,可幫大帥賺得崑崙關,不知大帥如何謝我?”
“要價不要太高。”
“只要你戰後,答應我一件事,放心,不違揹你做人的原則,更是為你好的。但現在,不是說的時候。”陳恪誠懇道。
見他臉上憊懶之色盡去,目光十分真誠,狄青想一想,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成交吧。”
~~~~~~~~~~~~~~~~~~~~~~~~~~~~~~
將領們剛要傳達帥令,卻又得到了延後一日的命令。雖然感到奇怪,卻沒有二話。
二日後,西軍精銳中的精銳,五百背嵬兵……此非後世嶽元帥獨有,宋軍對高大善鬥者,呼為‘背嵬’……得到主帥密令,未時做飯,天黑出發。…;
待到黎明時分,便見一隊推著雞公車的漢子,出現在關前山道上,在關外一里處歇息,幾個頭領模樣的人,則往關下走去。
這時候,天色已經亮了,才看清那幾個人裡,竟然有陳恪他們。
一邊往城下走,陳恪一邊小聲對身邊的狄詠道:“過關時,我們幾個自稱腳商,那守關的將領便問,能不能給他們弄些酒肉,多少錢都好商量。我說這個好說,賓州城現在是各路軍需彙集之地,什麼都能弄到。他便許了我三倍的價錢,有多少要多少。”在貧苦人家,男子十三四歲便出來跑生活,何況還有個五郎像三十多的,所以那些守軍深信不疑。
狄詠是背嵬營的虞侯,帶著幾名精銳,奉命保護陳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