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2 / 4)

小說:一品江山 作者:抵制日貨

笑道。

“在金城,怎麼了?”

“這地方,太不可思議了。”狄青站起身,端起一盞燭臺道:“你來看。”

~~~~~~~~~~~~~~~~~~~~~~~~~~~

兩人端著盞燭臺,走到帳中的沙盤邊,雖然已經誇了這玩意好幾次,但狄青還是忍不住讚道:“這沙盤比地圖好,地形一目瞭然,也不知三郎是怎麼想出來的。”

“他從小就有些奇思怪想,”陳希亮跟了過來:“習慣就好了。”

“呵呵……”狄青笑笑,拿起根木棍,一指金城所在的位置道:“看出來了麼?”

陳希亮趕忙盯著看,也沒看出什麼。

狄青畫了個圈,示意他把視野放大點。

陳希亮便看到,賓州在北,邕州在南,中間隔了一道崑崙關,而金城,則在崑崙關以南。他終於發現哪裡不對勁了:“既然在金城接戰,為何戰報上,隻字未提攻克崑崙關之戰呢?”

“這就是問題所在。”狄青笑起來道:“某向參戰士兵求證過了,儂智高居然沒有在崑崙關上設防。”

這簡直讓人無語。要知道,狄青一路上最費心思的,就是如何攻克崑崙關——崑崙關是邕州的門戶,好比食道之咽喉,扼守南北往來之要塞,素有‘雄關獨峙鎮南天’之譽,實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天險…;

這樣的雄關,不是光靠人海戰術就能拿下的,必須要出奇謀!就在狄青苦思良計之時,卻發現那裡沒人把守,真叫他萬幸之餘,又有些哭笑不得。哪有這樣打仗的啊?

思來想去,應該是儂智高壓根沒把邕州當老巢,隨時準備閃人,所以才沒有分兵……畢竟,從邕州城到崑崙關,也有百里之遙呢,駐軍的話,各方面都是麻煩。對於採取敵進我退游擊戰術的儂智高來說,可能實在沒有吸引力。

若大軍能安然越過崑崙關,勝利的天平必會向宋軍傾斜。但可恨的是,陳曙上次的冒然出擊,必然已經提醒了儂智高。經歷一次風險,只要稍有些軍事常識的人,都會及時彌補漏洞的吧……

從陳曙戰敗到現在,已經過去七天時間,只要有心,足夠亡羊補牢了。

巨大的誘惑就在眼前,但狄青沒理由說服自己行險,身為大軍統帥,怎能把賭注壓在對方的失誤上呢?

苦思之後,第二天,狄青取消了會議,只命後勤官徵調十天的糧草。

這對後勤強大的宋朝來說,根本毫無難度。人們都在猜測,這位大帥到底想幹什麼?

難道想十天之內就打完收工?開什麼玩笑?那可是橫掃兩廣、戰無不勝的儂智高啊!

好吧,就算你天神下凡,一戰而勝。可儂智高滑不留手,他是會逃的!這可是十萬大山的廣西啊,你能跑過山裡長大原住民?那時候沒有糧草,讓軍隊餓著肚子追?

所以不太費力,大家便得出共識,大軍肯定是要先行休整,再作計較。果然,第二條帥令又發出來……徵調廣西境內的醫生,前來營中效力。

怪不得呢,大家恍然大悟……都是北方士兵,萬里跋涉來到這瘴毒瀰漫的嶺南之地,不生病才怪呢啊!

看來戰爭,短時間內不會爆發了。

得知這個訊息後,儂智高和他的漢奸謀士們,也是這樣想的。

……分割………

欠得補上。今天再寫三章沒問題。我發現一個規律,只要前一天寫了四章,第二天就只能寫三章……反之亦然。

正文字數夠了,看到大家書評區裡的留言,說幾句題外話:

對一個人物的評價,不要以百度百科為準。大家要知道,現在是名人經濟時代,那些名人的百科都是他們家鄉人編寫的,肯定要粉飾,甚至顛倒黑白的。餘靖的那條就是例子,不信我複製一段,奇文共賞之:

知人善用:

狄青是行伍出身的大將,頗立戰功。曾委任為獨當一路的涇原帥,兼知渭州。餘靖連續寫了四個《論狄青不可獨當一路》的奏本,認為他雖是“剛悍之夫”,但性品粗暴,臨事不主精詳。如專統一路兵馬,未能服眾。應當選派才望素著者狄青分工合作,各司其事。最後餘靖不惜舍官以諫。後來狄青有感,折節讀書,熟讀歷代兵法。當廣西儂智高起事反宋時,餘靖受命經制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知桂州,後在狄青統屬之下;狄青節制嶺南各路軍馬,在崑崙關外大破儂智高。儂高的母、子、弟主人均為餘靖遣人擒獲,可見餘的知人善任。

看了這條,範公哭了,狄青哭了,連孫沔也哭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