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2 / 4)

小說:一品江山 作者:抵制日貨

進場來放光。把這些神神鬼鬼的都請來,謝學士便對考生訓話,無非就是珍惜機會、用心考試,切勿心存僥倖作弊云云。

好容易捱到謝學士講演完了,便當眾開封試題,把那用黃綾裹著,貼滿封條的捲筒開啟,嘉佑元年國子監發解試的進士及諸科試題,終於大白天下了。

考生們踮著腳,希望看看那決定自己命運的考題,但是離著這麼遠,白搭。不過也不用著急,因為考官們正在謄抄,然後張貼在各個考場中。他們現在的任務,是從二門進入真正的考場。

一進二門,便是長長的一粉牆,上面張貼布告,密密麻麻上百張紙,註明了每個考生的考場和座次。陳恪他們在標著‘秋’字號的那張告示上,找到了各自的去處。便互道好運,各奔前程去了。

陳恪順著路標的引導下。前往自己所在的考場……鎖廳試是在國子監官員辦公的院子裡。門口貼著‘嚴禁喧譁’的告示,四處有禁軍把守。進去後,一共有十間考場,每個考場中。有四十名考生。

陳恪被分到了東廂的考場,在門口領了考卷。裝在卷袋中。進去考場一看,他不禁樂了,這跟明清時期蜂窩似的號房不同。反倒像是上輩子的考場。四十副桌椅整齊擺放。每張桌子右上角,貼著張紙片,上面寫著考生的姓名、籍貫、年甲。任何人不得亂坐。

陳恪的位子在最後一排,他把考箱擱下,把卷袋掛在桌邊,從中拿出筆墨硯臺。又找出水杯,到門口貼著飲水處的地方。斟了一杯溫開水。一來潤潤喉嚨,二來,待會兒也好磨墨。

坐下之後,陳恪有些感慨,他上輩子是當過經理的,知道籌備這樣一場大型活動,是多麼的艱鉅。宋代官員卻能組織的如此周密,其行政能力確實過人。

不過這不是感慨的時候,趁著考生還沒就位,他趕緊拿出些吃食填飽肚子。等他吃了半隻醬鴨、六塊點心,把五臟廟填飽後,發現屋裡已經坐滿了考生,也都在吃著東西,大家確實都餓了。

這時負責監考的官員進來,他身後還跟著兩名穿青袍的低階官員,還有三名穿直裰的軍漢……四十個考生,六名監考,還有流動巡視的,完全是防賊的架勢。

考生們趕緊把桌面收拾乾淨,正襟危坐。

考官又宣佈一遍考場紀律,諸如不得交頭接耳、不得左顧右盼、不得擅自離座,任何行動都必須先達報告等等,然後才把考題貼在了迎面牆上。…;

宋代科舉分進士、九經、學究、明經、明法等諸科。但參加鎖廳試的,自然都是考進士的。因此張貼出來的,也就是今次進士科的考題——試詩賦論各一首、策五道、帖《論語》十帖、對《春秋》、《禮記》墨義十條。不管是不是鎖廳試,考題都是一樣的。題量之大,相當驚人。

這麼多題目,自然無法一天答完,所以要連考三天,三天內,考生除了方便、不得離開考場。

陳恪本以為,三天時間很寬裕,誰知還沒開始答題,就已經是黃昏了。而且在唐朝時,還給考生提供蠟燭。到了本朝,為避免考生趁黑作弊,是不許點蠟燭的,即是說,天黑了就得停筆。等到天亮再作答。

既然時間寶貴,那就抓緊時間吧。把所有題目都看了一遍,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陳恪先把《論語》十帖作完……所謂‘帖’,全稱為‘帖經’,即默寫經典中的段落。這算是最基礎的考題,也是考官判卷時,首先要審查的,如果考生連《論語》都背不過,平日下過多少功夫,也就可想而知。後面連看都不需要看……

對過目不忘的陳三郎來說,這自然是小意思,提起筆來,不打草稿,直接在考卷上作答。等他寫完六條之後,發現已經要看不清了,怕寫壞了字,影響卷面,陳恪只好擱筆。不是他多慮,而是交卷之後、謄卷之前,會有人專門挑出卷面汙損、字跡潦草、或者有特殊記號的卷子,這些卷子會被登記、用藍筆寫在一張榜單上,連見到閱卷官的資格都沒有。

其它考生也陸續放下筆,監考官在門口點起一盞油燈,燈光昏暗,只能讓人看清個輪廓,不至於摔跤、或者碰倒了硯之類,但誰也看不清自己的卷子,更別說考試了。

憑著這個光,考官說,吃飯睡覺請自便,要上廁所的可以排隊去。

陳恪等著出去上了個茅房,回來後便把鋪蓋卷往桌子底下一鋪,倒頭便睡。他是個聰明的……這麼多男人睡在一個屋裡,那呼嚕能奏出交響樂,要不搶先睡著了,這貢院頭一宿,保準得報銷了。明日還有什麼精神考試?

~~~~~~~~~~~~~~~~~~~~~~~~~~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