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1 / 4)

小說:一品江山 作者:抵制日貨

而且陳恪送給他一種千里鏡,可以更加拉近與天空的距離,觀星的條件實在前所未有的好,讓沈括一刻也不願浪費。每當星光燦爛的夜晚,他便把千里鏡瞄準深邃遙遠的蒼穹,不顧疲勞和寒冷,夜復一夜地觀察著。

儘管這只是普通的千里鏡,但已經為沈括掀開夜空神秘的面紗……他看到了月亮上的‘月宮’,其實是高峻的山脈和低凹的窪地。他還從月亮上亮的和暗的部分的移動,發現了月亮自身並不能發光,月亮的光是透過太陽得來的。

他還觀測到了木星周圍環繞著它運動的衛星,以此初步佐證了陳恪的說法。

陳恪這個汗顏啊,他搗鼓出望遠鏡已經快十年了,除了獻給狄元帥外,就是用來看看風景,討好下小娘,基本上是浪費了。可這玩意兒一到了人家沈括手裡,就成了一件揭開宇宙秘密的神器。你說人和人的差距咋這麼大捏?

當然,這千里鏡的倍數太小,大大限制了沈括的觀測,陳恪承諾,回京之後,為他建造大號的天文望遠鏡,讓他揭開天穹的秘密!(本站。。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由於本書網百度關鍵字排名不穩定,為方便下次閱讀,請ctrl+d新增書籤喔,謝謝!!

第二九三章 偉大的起點(下)

沿著南盤江,到了紅水河。。。紅水河自古就是大西南南下出海的便捷通道,但與南盤江不同的是,這裡水深、坡陡、多暗礁險灘,使過船如同玩命,向來只有最優秀的船老大,才敢挑戰全程。且只能通航五十料左右的船隻……‘料’為宋朝計量船大小的單位,一料等於一石。

而且銅船笨重難以操控,根本無法透過激流險灘的考驗。用這種航道來運銅,估計用不了多久,紅水河就能被沉沒的銅船阻塞了。所以必須要將險灘變緩、陡坡變平、急流變慢,提高紅水河的通航能力。

紅水河段的工程難度,又比南盤江段大了許多。除了設立陡門之外,還得拓寬河道,整治險灘。一路考察下來,最後敲定了足足四十三處,要想在一個枯水季完工,其難度可想而知。

站在岸邊的高石上,望著滔滔拍岸的紅水,陳恪沉聲對左右道:“明年,必須要將滇銅運出來,不然會出大事的。”要知道,他築東川城、修河道、乃至出兵大理城的錢,都是以雲南藏有天量的銅礦銀礦,從投資者手中募到的。

為此,他所採取的一系列手法,堪稱劃時代的。

首先,他利用官家和相公們的無知,又憑自身的影響力,說服了青神財團和藍帽商會,使汴京錢號斥巨資買下了大理十年的採礦權。

但是汴京錢號也是初創,而且還有十三行鋪的沉重貸款包袱沒有消化。不可能獨自承擔鉅額的戰爭貸款。事實上,在東挪西湊,竭盡全力,支付了出第一期的款項後,汴京錢號便要靠將礦權分包出去,來籌集年底支付的第二期款子了。

第二期款子也不大要緊,因為侯義和張俞兩人就要吃下一半。還盡力遊說汴京和蜀中的商人接盤。他們和陳恪一直保持著信件往來,據說已經基本沒什麼問題了。

可是再往後的款項,就必須指望更多的大戶、富商來出錢了。然而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別人,二是讓別人把錢拿給你用。所以包括張俞、侯義等人在內,都對陳恪的籌款計劃沒什麼信心。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陳恪並不指望透過採礦掙錢……儘管這將是很賺錢的營生,但限於此時的生產力水平,註定了採礦只能細水長流。至少在起初數年中,根本無法衝抵巨大的先期投入。

無論什麼年代,出兵、得國、築城、修河……都是能把國家都拖垮的浩大投入,遑論一個小小的汴京錢號,加上些許掉進錢眼裡的商人。如果所有的本錢都自己掏,把他們榨乾了也遠遠不夠。

但在陳恪這個二世為人的傢伙看來,做生意,哪能只用自己的錢投資呢?可是。在這個缺乏金融工具的年代,沒有投行、沒有股市,上哪裡去找那麼多錢呢?

苦思冥想之後,陳恪決定,自己發債券換錢!

哪怕是在大膽的一賜樂業人看來。這件事也不可思議。你汴京錢號算哪根蔥,發行債券誰會認?大宋朝的大戶們,怎麼可能用真金白銀,換你擦屁股都嫌硬的債券呢?

但陳恪堅持要這樣做,為此,他甚至搬出了與一賜樂業人的密約。壓住了藍帽商會的反對聲。青神財團這邊,也是全憑著對他的盲目信任,才表示支援的。

不過錢昇在信上說,錢號的股東和僱員們普遍認為,他可以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