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下兩千餘里行向廣州。
起先的航程平穩而舒適,對於陳恪他們的座船來說,實在是美妙的旅程,不過若換成載重十萬斤的銅船,水深還是有所欠缺。
“可以仿照秦始皇修築靈渠的方式,在這條江修築許多水壩,以提高水位,讓珠江上游可以通行大船。”陳恪對此並不為難,道:“而且秦皇築堤壩是單純花錢,咱們築堤壩,卻可以利用水能碎礦石、冶煉鼓風,甚至紡紗織布。每一個堤壩都是一處工場,到時候有利潤產出,自然不用朝廷再掏錢維護了。”
但是船到了南盤江與北盤江匯流之處,水量增加了一倍,水流陡然湍急起來,河水也變成了紅色。
“兩江匯流成了這條一千里長的紅水河,這是一條黃金水道,也是我們最大的挑戰,如果能讓銅船順利通航,便可直下廣州,走海路北上。”
…分割
找回狀態來了,明天開始正經更新!(。。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二八六章 天賜之地(中)
陳恪所說的超級銅礦,就是後世被稱為天南銅都的昆明市東川區。東川,號稱‘馬踏露銅’之地,早在西漢起,先民們在此處用‘火燒水潑法’開採銅礦,並用木炭冶煉銅錠和鑄造錢幣。只是後來,隨著地表的銅礦開採殆盡,東川的礦業也就消失了。
但陳恪知道,在他原先那段歷史中,從南宋時起,陸續又有大量易於開採的銅礦被發現。到了元朝,東川更是成為全國唯一的銅產地。之後延續數百年,一直到清朝,全國七成以上的錢幣,仍由東川銅鼓鑄。
不誇張的說,僅此一地的銅礦,便夠大宋百年之用無虞。
而且東川銅礦還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水運條件優越的珠江水系,溝通其與兩廣之間,可以使滇銅以合理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