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2 / 4)

小說:神鵰之大元國師 作者:鼕鼕

枉過正,這才導致武將始終被排擠在權力核心之外,後來更是經常無端受到猜忌,岳飛一世英雄,也難逃此命運。不僅如此,連軍隊也是羸弱不堪,根本不能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有如此政體,縱然天降聖人,也難以改變宋朝的命運了。但無論如何,宋朝也畢竟是中華正統,我選擇加入這時還算是外國的蒙古,恐怕被現代的人們知道了,多半便要罵我為‘漢奸’了。天幸我此刻身處南宋亂世,不必理會這些意見,否則人言可畏,我是否能堅持自己的想法,當真是殊無定數了。”

(希望各位書友來逐浪支援一下小弟。寫這本書需要付出很多,但只要有你的一句支援,就是我繼續下去的最大動力^_^)

第二百五十三章 打探

由於建康城只是江南東路的首府,並沒有接待外國使團來訪的資格和能力,賈似道率領百官在此迎候,其實只是因為他急於想向蒙古表達自己求和的誠意,因此使團眾人在此歇候一日後,便按照賈似道的安排,前往平江府議事。

由於建康城離平江府之間的距離已不算遠,加之賈似道獻媚心切,一心一意想要沿途服侍,而此時距離臨安也已並不算遠,所有的軍事佈防或是風土人情已沒有必要再檢視,因為若是有朝一日真能打到這裡的話,那其實已經等於說勝券在握,因此忽必烈一轉念間,也並未再找什麼藉口故意拖延繞行,而是隨著賈似道,一起朝平江府進發。至於為何不到臨安面見大宋皇帝,不管是蕭遙還是忽必烈心中,其實都是心知肚明,因為那多半便是賈似道意圖欺上瞞下,若是議和事畢,雙方言定大宋每年繳納歲幣或是還有其他條件,作為蒙古不進兵的代價的話,賈似道回報皇帝時,便可大言不慚地說蒙古見大宋兵多將廣,如何如何畏懼大宋兵威,或是他賈似道如何如何義正言辭地直叱其非,令蒙古韃子自慚形穢,無地自容,這才令其灰溜溜地撤兵而回,總之最後的功勞,都要記在他賈似道的身上,而最後由此加官進爵,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自也不必多說。

雖然對這一切都洞若觀火,但蕭遙此時已不願再多管這些事情。此時,他的心思其實已放在了其他的地方。其實,自從進入宋境之後,負責與沿途大宋官家打交道的有也烏布恩,負責日夜保護忽必烈安全的有隨行的五名蒙古高手,而真正觀察和記憶沿途軍事佈防、風土人情等事務的則是忽必烈。蕭遙雖說隨行在側,但真正需要用到他的地方其實並沒有多少,而蕭遙自己也樂得清閒,一路上吃喝玩樂自是少不了的。直到進入建康城中,蕭遙聽賈似道提起議事時要在平江府太湖之畔,腦海中靈光一閃,這才突然想了起來,太湖,那正是天龍原著中,慕容世家燕子塢以及參合莊的所在之地,遍藏幾乎天下武學典籍的還施水閣以及琅嬛玉洞就在此處!而也正是想到了這裡,蕭遙才會突然亢奮起來,當即決定便趁此機會,前去一探究竟。

雖說此時距離天龍的時代已過去了百多十年,而且自慕容復瘋了之後,慕容家的情況究竟如何,那也是誰都不知道的,還施水閣和琅嬛玉洞中此時究竟是否還藏有秘籍,甚至就連太湖中究竟有沒有燕子塢和參合莊,此時蕭遙的心中都沒有絲毫把握,因此他也並不急於求成,只是耐心地跟隨使團,在賈似道的帶領下,朝著平江府而去。

如此這般兩日之後,蒙古使團已來到了平江府境內,當地官員吹捧恭迎自是不必多說,隨後設筵款待,一番香歌豔舞更是不在話下。忽必烈心有不喜,宴席之上直接推說身體不適,離席而去。也烏布恩雖然名義上乃是使團負責人,但此時見到忽必烈面色不善,心中也是惴惴不安,便也要跟隨忽必烈而去。蕭遙察言觀色,知道也烏布恩要是就此離去,恐怕這場戲就要做到頭了,因此趕忙打圓場,以眼神告知也烏布恩不可輕舉妄動,壞了王子殿下的大事。也烏布恩當即心領神會,明白自己確實是頭腦一時發熱,此刻若是貿然離去,那麼這次出使的真正目的不能達到也就算了,恐怕還會連累著己方一眾人立刻身處險境之中。一念至此,也烏布恩當即又氣定神閒地坐了下來,面對賈似道等大宋官員的詢問,圓滑地替忽必烈的突然離場收尾,且恰到好處,並沒引起旁人一絲一毫的懷疑。

期間,蕭遙作為使團副使,自然也幫腔說了幾句話,但他自知自己此時論及官場上的勾心鬥角,其實遠不如這些看似年邁,昏庸無能的大宋官吏。他明白言多必失的道理,因此只是簡單說了幾句後,便將大局交給也烏布恩主持,自己則跟陪坐在身旁的平江知府王守清交談了起來。

蕭遙心繫還施水閣以及琅嬛玉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