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神劍”的藏匿之處,放鬆了警惕的話,說不定如此一來,便能將“六脈神劍”武學盜入手中亦未可知。想到這裡,蕭遙登時再無猶豫,將段譽手寫的那本書和易經等書籍統統打包帶在了手中後,便即順繩而上,沿著江岸,一路上運起凌波微步,在不斷的熟悉中,朝著大理城而去。如此這般三日之後,蕭遙又已回到了大理。看著城中熙攘的人流,蕭遙收起步法,一路沿途打聽,朝著崇聖寺(天龍寺其實是俗名,正式名字叫崇聖寺)而去。
第一百六十八章 窺探
天龍寺在大理城外點蒼山中嶽峰之北,正式寺名叫作崇聖寺,但大理百姓叫慣了,都稱之為天龍寺。天龍寺揹負蒼山,面臨洱水,極佔形勝。寺有三塔,建於唐初,大者高二百餘尺,十六級,塔頂有鐵鑄記雲:“大唐貞觀尉遲敬德造。”相傳天龍寺有五寶,三塔為五寶之首,因而又叫做三塔寺。
段氏歷代祖先做皇帝的,往往避位為僧,都是在這天龍寺中出家,因此天龍寺便是大理皇室的家廟,於全國諸寺之中最是尊榮。每位皇帝出家後,子孫逢他生日,必到寺中朝拜,每朝拜一次,必有奉獻裝修。寺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規模宏大,構築精麗,即是中原如五臺、普陀、九華、峨嵋諸處佛門勝地的名山大寺,亦少有其比,只是僻處南疆,其名不顯而已。
出了大理城,蕭遙一路向北,遠遠地就看見三尊挺拔的白塔筆直地矗立在群巒疊翠之中,一眼望去蔚為壯觀。見此情景,縱然蕭遙素來不信鬼神,也沒有什麼宗教信仰,可看到如此雄偉壯觀的景象,他心中暗贊之餘,卻也不禁感到十分地震撼。
穩了穩心神後,蕭遙伸手拍了拍自己半路上從一夥茶商那裡“借”過來的百餘兩銀子,覺得再無破綻後,便抬步向著天龍寺的正門而去。還沒走到門口,他便看到那些前來上香禮佛的香客們絡繹不絕地進進出出。雖然人群川流不息,但蕭遙卻驚奇地發現,耳邊聽到的除了略為噪雜的腳步聲和一陣陣的敲擊木魚的鐺鐺聲外,並沒有想象之中的大聲喧譁與吵鬧,且他見每名香客都是下頜微收,目光之中安寧祥和,臉上的表情更是虔誠已極,人人禮讓有加,絲毫不見混亂擁擠之情,也全然沒有後世之中那些同樣到靈臺廟宇之中燒香祈福的遊客那般興致勃勃的樣子,心中不禁微有觸動。
邁步而前,蕭遙也被此情此景所感染,腳步不知不覺間輕緩了下來。他走進寺中,一眼便看到了那個插著無數香燭的香鼎,其上星火點點,一縷縷淡藍色的煙霧直衝雲霄,偶爾有風吹過時便搖曳生姿,宛似人間仙境,令人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神聖之感。走過最前面的天王殿向後看去,只見大雄寶殿彤庭玉砌,璧檻華廊,飛簷下啄,叢楹高驤,一派莊嚴肅穆的景象。見此情景,蕭遙內心也不由得大受觸動,從一旁的侍客僧手中接過了三柱香,走進了殿內,跪在蒲團之上,向著那尊巨大的釋迦牟尼佛的佛像叩首而拜。
禮事完畢,蕭遙走出殿宇,趁身旁的那些僧人們都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功夫,趕忙偷眼瞧去,只見大雄寶殿兩側各立有一個鐘樓,二者對峙以嶽立,下有一條門徑,通往大雄寶殿後方。蕭遙見此情景,剛想再往後面的殿堂之中探測一二,剛轉過大雄寶殿的一角,迎面卻走來了一個面容清瘦的中年和尚,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不知施主有何貴幹?施主若是上香的話,請在大雄寶殿進行即可。若有他事,不知小僧能否相助一二?”
蕭遙也雙手合十,還了一禮,恭敬地說道:“不敢勞煩大師,小子只是見貴寺樓閣秀雅,周圍景色旖旎,便想隨處轉一轉,看一看,並無其他的事情。”
那僧人微微一笑,說道:“聽口音,施主想來並非是咱們大理本地人吧。那也難怪,對於本寺的規矩不瞭解那也在情理之中。施主若是想要在本寺遊玩的話,那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後面乃本寺重地,並不對外開放。”說著,他順著旁邊的小路,用手指向了坐落在圍牆之中,層層疊疊的屋宇,然後接著說道:“施主遊玩之時,可不要走錯了地方,以免與守寺的武僧產生什麼誤會。”
聞言至此,蕭遙也不好再說,只得連連應諾,又回到了大雄寶殿之中。他在來之前便已經猜到了崇聖寺中必然戒備森嚴,到了之後又見寺中到處都是香客和僧侶,根本不可能有什麼能夠秘密潛行的機會,是以心中早就有了準備,暗道自己若有機會能親自深入寺中一探究竟那自然再好不過,可若是此行受挫,那卻也並不意外。因此此時蕭遙心中並無慌張之意,一計不成,便使出了備用的一計。他將路上從茶商那裡“借”來的百餘兩銀子交給了侍客僧,言明想要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