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4 / 4)

是對戰國時代這一遊談幹祿之風的嘲弄吧。

五、荀子:重禮尊君,禮治法治(1)

荀子也曾周遊列國,但同樣與祖師爺孔子一樣,只做過蘭陵令之類的小官而已。曾經長期遊學於齊國的稷下學宮,三度出任學宮的最高學官――“祭酒”,耳濡目染過其他學派的薰陶。如果說,孔子治國之道的主旨不外乎仁政與正名的話,那麼,孔門後學荀子在“正名”方面頗有一點成就,因為正名與禮治似乎表裡互見,後世的政治學者便將荀子奉為先秦禮治之論的集大成者。

儒家禮治所推崇的禮儀,當然不僅僅是人生之中的冠婚喪祭之禮,如果將儒者侷限於此種作揖打躬的禮節,可能就會有些誤解了。禮治是安排社會秩序的典章制度。不過,荀子之前的儒家思想總是將人性看做是善良的,所以在糾正時弊上只能隔靴搔癢,而教化之功也總是顯得力有不逮。

力主性惡 明分而群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後正,得禮義然後治”。――《荀子·性惡》

“相高下,視墝肥,序五種,君子不如農人;通財貨,相美惡,辯貴賤,君子不如賈人;設規矩,陳繩墨,便備用,君子不如工人”。――《荀子·儒效》

孔子沒有對人性做出過判斷,認為先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